发布时间:2025-01-07 11:29:03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合肥7月12日电 (储玮玮 刘鸿鹤 张家辰)夏日午后,在安徽省宿州市的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已经退休的张永平骑着车,沿着这条古老水道来回“巡视”,守护古运河,成了他大半生的事业。
“这段运河最宝贵之处就是我们将其保存了下来,没有像其他河段那样消失。”张永平指着运河,“而且有5.8公里河道仍保持了历史原貌”。
安徽省宿州市的隋唐大运河泗县段,是通济渠段仅存的“活态”遗址之一。 刘鸿鹤 摄大运河泗县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运河故道约28公里,是通济渠段现存的“活态”遗址之一。
“我住在运河北岸,喝着运河水长大,俗称‘古汴河’。”张永平说,“隋炀帝,下扬州,黍谷稷子拌香油”的故事在当地口口相传,他便查阅相关史料了解运河,“通济渠是南北漕运的重要通道,每年从江南运入京师的粮食达500万石。当时的运河舳舻千里,宿州因运河而兴”。
从20世纪60年代始,当地开始治理古运河。当时,张永平作为当地官员,带领民工对其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疏浚。他鼓励大家:“我们吃自家的饭,干自家的活,一定要使劲干!运河畅通了,农田灌溉才不会出现问题。”
守护古运河,成了张永平大半生的事业。刘鸿鹤 摄此外,出于“治理淮河”的需要,在古运河大堤以北,由苏豫皖三省联合开挖了一条大型河道,命名“新汴河”。这不仅改变了当地长期外洪内涝的困境,还为沿河地区的灌溉、航运、供水、水产养殖提供了水源。
但对古运河的保护,宿州仍在努力,并积极筹备运河申遗工作。“运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每一段河道、每一座桥梁都记录着祖先的智慧和辛勤。同时,它也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永平常常告诫儿子张伟。
后来,张伟也成了泗县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在申遗期间,当地一条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部分桥墩拟搭建于运河南岸水域内。张伟发现后及时汇报相关部门,最终施工方将桥墩向南移动5米。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含通济渠泗县段有水运河故道。此后,宿州持续推进大运河保护工作,并将运河保护同绿色转型发展相结合。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张永平细数着这里的变化。刘鸿鹤 摄泗县先后完成了大运河遗产区内的棚户区搬迁、水系管网改造及雨污分流,以及沿线村庄环境整治提升等一系列工程。此外,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沿河建成开放,大运河遗址公园、运河特色小镇等40余个文旅项目加快落地。泗县每年通过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文旅活动吸引游客达10万余人次。
如今,综合整治后的新汴河航道已全线贯通,年通过能力可达3000万吨,上连中原经济区,下接长三角城市群,成为宿州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部分,皖北地区通江达海的梦想成为现实。
“你看这运河两岸,修有隋唐风格的长廊,绿树成荫,果树飘香,多美啊!”顺着张永平的目光看去,人们在河边垂钓、散步,远处一栋栋高楼清晰可见。
促进区域协作共塑大运河文化品牌、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加强大运河安徽段文化传承保护利用资金支持……“运河古城”宿州的“幸福水”,将在现代化宿州继续流淌。(完)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