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8:54:14 来源: sp20241127
周末的迈丹小学球场,边防官兵给孩子们上足球课。
“和孩子们一起在球场上追风,我们永远是少年”
周末晚上,新疆军区迈丹边防连学习室,官兵正在收看一场足球赛,不时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这一年,球场比拼成为这群年轻人重要的集体活动之一。这个冬天格外寒冷,但大家对连队工作热情不减,一如此刻,他们对足球的热爱。
今年初,连队帮助驻地迈丹小学修缮了足球场。有了球场,村民们有了活动场所。官兵巡逻训练结束,也会在这里组织球赛。在他们心中,这个球场就是传递情谊和欢乐的地方。
迈丹的孩子们喜欢看边防官兵踢球。前些年,官兵在营院外的场地上踢球,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后便相约前来“观战”。
每次听到场外稚嫩而响亮的欢呼声,在场上踢球的战士也会叫孩子们一起上场较量一番。
一次,哈萨克族少年哈尔曼又来看球。看到这个熟悉的“小球迷”,下士王晓亮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见此情景,唐连长一挥手,叫哈尔曼上场和战士们一起踢球。比赛结束,他告诉哈尔曼:“小伙子,踢得不错,下次叫上你的小伙伴一起来踢。”
周末,足球场上好不热闹。连队官兵和迈丹村的孩子们踢比赛。官兵们离开时,孩子们和边防官兵一一拥抱,这个场景,让唐连长感动不已。他感慨地说:“和孩子们一起在球场上追风,我们永远是少年。”
热爱是可以传递的。一次在食堂吃饭,连长和指导员聊起前几天足球场上的一幕,两人一拍即合:“鼓励官兵与驻地村民,开展足球联谊赛。”
“亲人之间当然要常来常往”
进入12月,边防线被大雪覆盖。官兵和驻地村民的足球热情,却并未被风雪熄灭。
周末,在连队阳光房里,乡亲们被分别编入两支“球队”,与各自队伍中的边防官兵一起切磋球艺。
迈丹村环境艰苦,冬季风雪漫天,当地人很少开展集体活动。在当地群众心中,连队官兵就像亲人,“亲人之间当然要常来常往”。
“与驻地村民踢球的传统,在连队由来已久。”三级军士长徐海涛是连队最老的兵,他向记者讲起连队历史。
当年,一支队伍跋山涉水移防于此,因地得名“迈丹边防连”。起初,迈丹村是个只有几户村民聚居的少数民族村落。连队的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战士,成为连队与迈丹村建立联系的“纽带”。
时任指导员从军校毕业后来到连队,带来一个足球。这个足球,至今摆放在连队荣誉室。
这位酷爱足球运动的指导员,鼓励战友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特别是在冬季通过踢球强化体能。
很快,连队组建了第一支球队。一次大雪封山,驻地村民帮忙疏通被积雪覆盖的公路。为了庆祝这次军民协力取得的胜利,指导员提议,大家一起踢一场球。
迈丹村所在的阿图什地区有足球运动的传统,乡亲们对足球并不陌生。在和官兵一起追逐和奔跑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相同的快乐与激情。打那以后,与驻地村民定期踢球赛,成了连队开展军地联谊活动中的“保留节目”。
迈丹没有球场,官兵们利用业余时间,拿起锄头、扛起铁锨平整场地,再用方砖、石灰画出边界,在营区边建起一个“缩小版”足球场。
“最初的球赛很有意思,虽然官兵们与当地老乡语言沟通上还存在障碍,但比赛规则大家知道,每个人脸上灿烂的笑容大家看得到。”讲起那段历史,徐海涛脸上的笑容,欣慰而温暖。
“连队官兵和村民之间的感情更深了,更亲近了”
迈丹村的孩子崇拜军人,也像他们一样喜欢踢球。
徐海涛回忆,每次巡逻归来经过村子,经常看到在村口相互传球的孩子们:“他们在墙上画靶子,在树木间搭球门,一遍遍练习射门。见到穿军装的叔叔,他们会不假思索地把球传过来,踢上几个来回,才允许我们离开。”
自从学校有了新足球场,孩子们踢球有了更加标准的场地,官兵也会定期到学校带孩子们踢球。
这些年,随着官兵与村民开展活动频率的增加,官兵渐渐不再满足于营院中的比拼。每到周末,他们都会报告连长,给村里熟悉的“队员”发消息,相约踢球的时间。
今年,迈丹村成立了自己的“村队”,村民们参与热情很高。柯尔克孜族村民阿图木说,报名晚了,有可能轮不到自己上场。
“年轻人能在忙碌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来,回到家乡,他们看重的还是踢球的意义。”上级领导得知迈丹边防连这群“追风少年”的故事,叮嘱连队干部,通过开展活动凝聚人心,鼓励官兵团结一致、拼搏向上,更要通过球赛拉近军民关系,续写迈丹军民情深意长的优良传统。
戍边林、爱民渠、爱心巴扎……近年来,随着一个个帮建项目的落户,在驻地村民心中,“有困难找边防军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含义。
“我们相互加了微信,在微信朋友圈里相互点赞,村里有事,我们第一时间赶到”“官兵需要什么生活物品,如若不方便购买,我们都会想办法送过去”……翻阅连队荣誉室的“军民日志”,一句句深情的话语,传递着温暖的力量。
徐海涛说:“今年20几场球赛踢下来,连队官兵和村民之间的感情更深了,更亲近了。”
“必须回来!这是亲人们组织的联谊活动”
又到周末,牧民买买提江早早地把牛羊赶回圈里,骑着电动三轮车出发。原来,今天连队跟村民约好开展球赛。他是村里的召集人。
车里坐着买买提江的妻子,她吆喝着:“比赛时间快到了,大家6点钟到球场集合!”那天,夫妻俩的车上还载着便携式音箱,循环播放着世界杯主题曲。
每到这一天,村里就像过年一样。村民们为此做足了准备——有的用布包裹着自家刚打好的馕饼、有的用筐装上干果和馓子;女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女孩们换上新衣服,男孩们更要穿上心爱的球衣和球鞋,因为这样“看起来很酷”。
这一天,对连队来说也是重要的日子。炊事班准备各式小吃,熬制绿豆汤,官兵们换上体能训练服,连长喊着口令,带队向球场跑去。
“家里的杏子熟了,带些杏子;哈密瓜熟了,摘些哈密瓜。”护边员吐尔库齐笑着说,“尽管官兵们每次都坚决推辞,但村民们还是喜欢为官兵准备‘礼物’,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连队驻地偏远,离最近的县城也有数十公里,没有特殊情况官兵很少外出。”唐连长说,官兵和村民就像邻居,球赛是增进感情的“黏合剂”。
为了参与比赛,努尔合力每周都要从县城赶回家。这个“追风少年”在阿图什市的一所学校就读,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里足球联赛。
像努尔合力这样热爱足球的村民还有很多。买买提努尔小时候,经常看边防官兵和村里叔叔们踢球。学生时代,他便喜欢上了踢球,如今买买提努尔在临近县城工作,每次回村,他都得驾车几小时。可他不怕折腾,总是笑着说:“必须回来!这是亲人们组织的联谊活动。”
这一年,足球成为连队官兵的热门话题。战友们尽情施展才艺,他们发现,在这个偏远连队竟隐藏着这么多高手——战友们不仅能踢出漂亮的远射、还能“倒挂金钩”……
哈萨克族下士阿合力江,在连队稳居“射手榜”第一名。这一年,他训练执勤,各项成绩排名靠前,被连队推荐为“四有”优秀士兵。
军民携手共建迈丹村,曾经的贫困村悄然转身,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幸福村。
唐连长说,迈丹村条件改善,农牧民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作为见证者和亲历者,他深感自豪和骄傲。
“感谢你们,带孩子走上一条梦想之路、热爱之路”
前不久,唐连长的妻子王景斐,放弃家乡江南水乡的稳定工作,来到迈丹小学支教。这件事,感动了连队战友,更感动了全体村民。
王景斐曾到连队探亲,参加过连队与村民的联谊活动,被村民的热情和淳朴感染。虽然没想好未来是否把家安在迈丹,但她说,明年她会和迈丹的孩子们一起生活,教他们读书,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这一年,迈丹村成立了一个“爱兵服务队”。队长哈拉尼别克说,连队官兵外出不便,他们组织村民轮流值班,随时为官兵搞好出行、看病、送信等服务保障。
迈丹小学是村里唯一的学校,距离边境线不足20公里。如今,村里的孩子们在连队援建的校舍学习,村民们感动不已。
这些年,村民的观念也有了巨大转变:从官兵赶着孩子进课堂,到村民主动送娃娃到教室,这所学校改变了迈丹人的教育观。这些年,迈丹村走出了160名大学生,远近闻名。
周末,连队官兵都会轮流到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听“兵老师”讲课,孩子们格外认真。下课了,“兵老师”组织孩子们锻炼身体,学习足球技能,孩子们积极参与。
三年级的江西别克是连队官兵的“超级球迷”,每次放学都会追着“兵老师”学习和比试。这让连队下士安外尔十分感动。小时候,他也是这样追着体育老师学本事。
安外尔发现,江西别克不仅热爱足球,还有持之以恒、不肯轻易认输的性格。一次,他到江西别克家中家访,特意鼓励江西别克的父母,将他送到阿图什市上学。
今年,江西别克收获了一项特殊荣誉——阿图什市少年足球赛二等奖。这个奖状,如今摆放在连队的荣誉室。那天,江西别克的父母专程将奖状送到连队:“感谢你们,带孩子走上一条梦想之路、热爱之路。”
让更多孩子实现梦想,一直是连队官兵坚持的事。这些年,他们坚持在小学支教;孩子们生病,连队军医上门救治;孩子们没有球鞋,官兵们自掏腰包;孩子们学习进步了,连队奖励图书文具,足球用具……
截至目前,连队共资助650余名学生完成学业。在迈丹村,有56名高校学子回乡任职,13名大学生选择应征入伍。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故事。
前几天,毕业于迈丹小学、在乌鲁木齐读研究生的古丽再那,给连队官兵发来一条视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迈丹村每一个村民,对我们来说都像亲人一样,他们的每一个好消息,都让我们开心。”唐连长说,作为边防军人,驻守边防、守卫家国,更要守护生活在驻地的“家人”。希望明年在这个群山环抱的山村中,有更多欢笑、更多温暖。(刘南松 唐帅 赵杨 龚诗尹)
(责编:陈羽、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