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8 03:30:24 来源: sp20241128
非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于许多非遗传承人来说,将非遗分享到世界的更多角落,让各国文化与非遗共同绽放,是他们共同的愿景。十年来,不少非遗传承人,打通商业之路,把中国非遗之美带到众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并与当地文化审美相融,做着“美美与共”的事业,“装点”世界。
彩灯变成“史努比” 非遗“光亮”现全球
2017年圣诞节当天,近万盏来自四川省自贡市的彩灯,在爱尔兰被点亮。每天等待入园观灯的游客都在都柏林动物园外自觉有序的排起近300米的长队,而点亮这场“一票难求”彩灯盛宴的人,正是自贡彩灯非遗传承人、自贡灯彩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灯彩集团”)创始人黄德春和他的团队。
自贡灯会有着千年历史传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90年,自贡灯会首次出海来到新加坡,便获得了新加坡国贸局主席向自贡灯展团赠送的“天下第一灯”锦旗,此后,在海外声名远扬。
2006年,“中国彩灯节”在加拿大落地,安大略省成为“中国彩灯节”走出国门的第一站。现场,当彩灯点亮的一瞬间,不少观众都被这绚烂的光彩吸引,灯彩集团副总裁李仲文深有感触:“每位观众看完灯展后,都会给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撑起大拇指给我们点赞。我们能感受到,大家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认同是真挚的。这么美的彩灯,我们想让世界一起欣赏。”
“中国彩灯节”一时名声大噪,英国、德国、智利等国家也纷纷向灯彩集团抛来橄榄枝,表示想在当地举办彩灯节。
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中,灯彩集团不断寻找着新的灵感,有时灯展会以象征吉祥的龙凤、麒麟为主题,有时会是代表美好寓意的福禄寿,还可能是酷炫的变形金刚、可爱的史努比……
今年,为了使国外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与法国合作举办的“中国彩灯节”上,灯彩集团还计划引入人工智能、元宇宙的新概念:在彩灯旁的电子屏幕上,设计一位身着汉服的数字主持人,向游客们介绍着每组彩灯背后的故事和象征意义。
自贡彩灯起源于唐宋并传承千年。近十余年里,“中国彩灯节”走进20多个国家、50多座城市,展出了150余场灯会。在不断变化的外形、革新的技术之下,自贡彩灯技艺和世界各地的特色文化融合在一起。
未来,“中国彩灯节”还将继续走进乌兹别克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去……这盏自贡彩灯,也正穿过历史长河,装点着美丽的“地球村”。
多彩蜡布火遍非洲 3D图里探新“纹”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十年来,很多中国非遗技艺变成商品,走出国门,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的交融中,更显勃勃生机。
7月的尼日利亚酷暑难耐,在布匹市场内,一辆装满了蜡布的货车刚停下,商户们蜂拥而至,短短二十分钟内,这批来自中国山东省临清市的100包蜡布,已经被抢购一空。
这一幕让前去市场调研的李扬印象深刻,他是临清三和纺织集团(以下简称“三和集团”)的销售副总,被当地人一抢而空的蜡布正是出自他们公司。
尼日利亚人一直有穿蜡布的习惯,他们通常购买布匹,然后二次加工成衣服、头巾等制品。在他们眼里,蜡布的质感、图案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也是他们选择布料的标准。
冰丝蜡纹是三和集团出口到非洲当地的高端产品,“这款新产品,在非洲打开了很好的市场”,李扬提到的冰丝蜡纹,主要依托于我国云贵地区的蜡染技艺制作而来,是在透气性强的冰丝上,用传统的非遗技艺,制作出的蜡染产品。
想制作出这种布料,工艺非常复杂。工人要将100℃至120℃左右的蜡,画在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上,然后将布料迅速放入冰水,降温并上色。在多次染色的过程中,蜡纹会自然地炸开,染料透过裂纹进入布料,形成一种美丽的“冰裂”图案,即所谓的“冰纹”。
对于这块珍贵的冰丝蜡纹,当地人大多不舍得将它裁剪成衣服,更常见的用法是做成围巾、头巾等小巧精致的服饰。
除了将中国的美带到非洲,三和集团更注重将当地的美融入蜡布,每到蜡布出口的旺季,设计和研发团队都会常驻非洲,感受本土文化。
“越来越多的非洲人追求蜡布花型的立体感,因为3D的花纹很时尚,让人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欣赏到蜡布的独特之处”,三和集团员工说道:“非洲人对蜡布风格上的要求在不断变化,他们对美的追求,也是我们设计方案调整的新方向。”
中国美如何变成世界美?需要文化的交流互融。《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之路,推动形成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不论是风靡欧美的自贡彩灯,还是畅销非洲的冰丝蜡纹,中国非遗的魅力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将非遗的“美”与世界文化交融、共享,为全人类提供美的享受。
来源: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