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 汉字的一种特殊用途

发布时间:2024-10-30 23:02:54 来源: sp20241030

原标题:隐秘 汉字的一种特殊用途

【汉字与民俗】

在古老传说中,汉字产生的场景天然带有隐秘感。《淮南子》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在汉字衍生流变的过程中,正是受这种神圣性的影响与敬畏感的驱动,人们将汉字与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中的崇拜、禁忌、隐讳、私密等联系起来,由此出现了汉字使用中种种隐蔽本意或真意的行为。汉字的隐秘用法相当丰富,通过拆解、组合、改变或增损汉字构件或笔画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民俗、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比如,民间广受欢迎的字谜、诗谜,还有些对联、牌匾、店招刻意用一些变异的“字符”来表达特殊寓意,以引人注意或招徕顾客。这些其实都是以一种曲折的方式隐藏本意,避免让人直接觉察,从而保持神秘感,激发人们探究的好奇心。

民俗中的隐秘汉字

民间常有离析某个字或几个字的字形来传达字面以外隐微含义的做法。离析字形,又称“别字”“破字”“拆字”等,大致滥觞于汉代,六朝以后非常流行。隋唐以来,离析字形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相字”“测字”等习俗,还出现了《相字心法》《字触》《测字秘牒》等著作,借助汉字的字形结构来表示或传达隐晦意义。

在一些民间故事中,主人公的机智或诙谐往往通过离合汉字字形来体现,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曹操、杨修“绝妙好辞”的故事。又如《东方朔传》:“武帝时上林献枣,上以杖击未央殿槛,呼朔曰:‘叱!叱!先生来!来!先生知此箧里何物?’朔曰:‘上林献枣四十九枚。’上曰:‘何以知之?’朔曰:‘呼朔者,上也;以杖击槛,两木,林也;朔来来者,枣也;叱叱者,四十九也。’”这里的“枣(棗)”本从“朿”,后来讹变作“來”。古文字学家何琳仪在《战国古文字典》中指出,“(棗)……战国文字多从二‘來’”。秦汉六朝以来,“枣”常写作上下叠二“來”或左右重二“來”。在上面的故事里,武帝说出“先生来来”,无意中离析“枣”之字形,把“枣”字加了“密”;东方朔则根据“先生来来”之语,通过合并字形生发出字面未曾表达的言外之意,遂又解了“密”。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汉字以“加密”和“解密”的方式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虽然传递过程中信息发生了变形和错位,但生动表现了东方朔的机智与幽默。

人们在一些戏谑玩笑的场合凭借整字或构件的重新组合搭配,传达出的字外之意往往能使谐谑之意更加生动,而这种字外之意又是含蓄而隐微的。例如,《北齐书·徐之才传》记载,“卢(盧)元明因戏之才云:‘卿姓是未入人,名是字之误。’即答云:‘卿姓在亡为虐,在丘为虚,生男则为虜,养马则为驢。’”在这里,因为“徐”的左边双人旁,右边上类“入”字,下部作“未”字,故卢元明戏徐之才之“徐”为“未入人”。徐之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称卢元明的“卢(盧)”之“虍”与“亡”组合就是“虐”字(当时“虐”可从“亡”),“虍”与“丘”组合成“虚”字(当时“虚”可从“丘”),“虍”与“男”组合成“虜”字,“盧”与“馬”组合成“驢”字。在这个例子中,卢元明和徐之才并未直接嘲笑讥讽对方,“徐”“卢”二字本身也没有戏弄讥讽的语义,但是通过拆解或重组构件来传达字外之意,则更婉曲、更生动地体现谐谑效果。

文字游戏中的隐秘汉字

一些文字游戏,如“神智体诗”,会通过改变汉字形体、腾挪构件位置、增损笔画等方式来表达字外之意。明代《万用正宗》《万宝全书》就记载了这类文字游戏(如下图)。

图中各字写得都很古怪,第一列“夜”字写得很长,“枕”字横过来,“意”字的“心”字底欹侧,这些都是为了表达特殊含义,有意而为之。第一列隐指“夜长枕横意心歪”,第二列指“月斜三更门半开”,第三列指“短命倒(到)今无口信”,第四列指“肝长望断没人来”,第五列指“白日长空倒(到)火烧”,第六列指“横塘断水倒(到)河桥”,第七列指“偏舟到入长江里”,第八列指“破扇横风反手摇”。这种文字游戏以一种非常手段——故意改变汉字形体结构,来隐曲地表达诗意,故云“会意诗”,其实是对汉字据形明义功能的异化和扭曲,从而实现游戏功能,增强游戏效果。

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在民间行之已久。施酒令要设令官,令官行令可以采用诗词、联语等多种形式,也可以利用汉字字形来设令,巧妙婉曲地表达语意。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韩襄毅公雍与夏公埙饮,各出酒令。公欲一字内有大人、小人,复以谚语二句,证之曰:‘傘’字有五人,下列众小人,上侍一大人,所谓‘有福之人人伏事,无福之人伏事人’。夏云:‘爽’字有五人,旁列众小人,中藏一大人,所谓‘人前莫说人长短,始信人中更有人’。”“傘”字含有五个“人”,“爽”或作“【图①】”,同样包含五个“人”。这里根据“傘”字、“爽”字中五“人”的大小和排列位置,隐微地传达可与二句谚语互证的含义,极有巧思。

特殊环境中的隐秘汉字

某些特殊行业或团体为了维持行规或者保密,会使用一些汉字表示特别的含义,也会创制一些特殊字符来传达信息。

在古代民间商贸活动中,有些行帮为了隐藏交易信息,保护行业竞争力,不明说交易价格,而是用特定的字来代替,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而又行之有效、以汉字替代数字的方法。

比如,当铺业通常用“由、中、人、工、大、王、夫、井、羊、非”来表示数字一到十,对应每个字上下左右露头的笔画数,如“由”仅上部露头,那就代表“一”。又如,所谓“苏州码子”是从算筹衍生出的一种特殊“字符”,使用“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表示数字一到九。

古代军事行动用汉字将要传达的信息加密以确保不会泄露。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的“字验”就是这样的“密码本”:“今约军中之事,略有四十余条,以一字为暗号。……凡偏禆将校受命攻围,临发时以旧诗四十字,不得令字重。每字依次配一条,与大将各收一本,如有报覆事,据字于寻常书状或文牒中书之,加印记所请,得所报知,即书本字,或亦加印记。”后方指挥部与前线战斗部队约定一首没有重复文字的五言律诗,将这首五律的四十字和四十种战场上的情况一一对应。如果前线战斗部队要传递军事情报、汇报战场情况,将事先约定好对应关系的字写在“寻常书状或文牒中”,并做好记号,司令部收到就可掌握相关情况。这里五律的四十字就是密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密作用。

旧时,有些帮派或会党为了保密,会为某些汉字创造一些特殊用法,或者在现有汉字基础上生造出一些特殊字符,限于帮派或团体内通行,带有秘密性质。一些宗教为了维护神秘感,会创制并使用符箓,这些符箓上的符号与文字似是而非,让人不能明白其义,从而营造出一种隐秘虚幻的氛围。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记述了道教中的“八显”,也就是“天书”“神书”“地书”“内书”“外书”“鬼书”“中夏书”“戎夷书”八种字体。这些所谓的“天书”“云篆”实际都是汉字的变体。

汉字的隐密用法有时还会限于某一地域、某一性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湖南江永的“女书”。女书确切的产生时间和产地目前已不得而知,大概起源于湘、桂、粤等地的女性社群。女书是一种由女性创造、使用并私相授受的秘密文字,是记录南方偏僻地区女性日常语言的特殊符号,是当地女性独有的交际工具和书面记录工具。女书的来源目前有多种观点,学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女书可能是参照汉字创制的,但有意识地对汉字作了较大幅度的改造和简化,偏离了原先的构形理据,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女书的私密性,更好地发挥它作为特定区域女性独有交际工具的作用。

将汉字“加密”是一种技艺。这门技艺赖以形成的基础,是汉字的字形结构。掌握并施展这门技艺,需要对汉字的字形结构有充分了解。发挥汉字使用中的隐秘功能,字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无论是离合汉字部件,还是生造一些奇僻字符,都是建立在汉字字形基础上的。字形是视觉性的,也是最直观的,只有扭曲字形,让字形发生变异,人为地制造强烈、夸张的陌生感,那么汉字才能被“加密”,最大程度地发挥隐蔽信息的功能。不过,这种技艺并不专属于文字学家,作为一种社会性技艺,其被大众广为接受,应用于多个领域,因而与传统文化、习俗和日常生活联系相当紧密。

(作者:真大成,系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马一浮书院教授)

(责编:罗知之、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