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30 18:43:30 来源: sp20241030
发挥调解优势 抓前端治未病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创新完善诉调对接机制
□ 本报记者 赵婕
近年来,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调解工作指导职责,全面加强调解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调解工作中,全国人民调解组织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上半年,全国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877万件,其中人民法院委派委托调解成功441万件。
调解工作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要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必须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如何把诉调对接的“调”继续往前延伸?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形成了许多有益经验做法。
今年7月初,上海某科技公司发现某农业合作社淘宝店铺内销售的一款“某某大米”产品包装与其在上海市版权局进行版权登记的美术作品相一致,遂以著作权被侵犯为由向崇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法院将该案委派给某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专业优势,开展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在调解员的主持下,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这起著作权侵权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在上海法院委托调解的案件中,行业、专业领域的纠纷已占据半壁江山,上海市司法局搭建一站式“上海市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信息化平台”,全面建立市、区两级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逐步形成“需求牵引、灵活调配”的诉调适配模式,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收到案件后,根据类型将案件分派至合适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实现案件与调解组织、调解员的最佳适配,既提升了调解的精准性,也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
为加强衔接联动、减少诉讼增量,黑龙江省司法厅与有关部门创新建立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四所一庭一中心”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将擅于纠纷化解的各类组织和各界“能人”请进来,打造出“华姐调解室”“说和人老李调解工作室”等一批特色调解品牌。一起起诉前调解的成功案例,使群众对调解理念的认同感逐步增强,自愿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纷争的越来越多。2018年,常某与杨某合同约定由常某携带设备为杨某挖掘安装一口机井,劳务费余款5万元一直未结清。按照“四所一庭一中心”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四马架司法所受桦川县人民法院横头山法庭的委托进行诉前调解。经过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心平气和地在调解协议书上签了字。
在诉前调解工作中,宁夏司法行政机关主动对接法院,不仅确立“诉前调解+诉中委托+司法确认”制度,还建立了“司法所+共享法庭”工作机制,成立了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诉前调解室,选派人民调解员进驻法院;吸纳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退休政法干警和“五老”“两代表一委员”担任调解员,优化了队伍结构,加强了经费保障,邀请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满足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的服务需求。(法治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