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5:50:20 来源: sp20241231
随着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成,我国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越织越牢,保障政策日趋精细化、精准化。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其中,在提高救助精准度与效率等方面,探索出建立困难家庭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社会救助诚信服务体系等好做法。
推进信息化建设,救助更精准
“周师傅,身体好些了吗?”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一个老旧小区内,社区救助干事王随京和社工史鹏宇提着米、面、油等,到低保户周师傅家中看望。
“多亏你们及时救助!我现在好多了,孩子成绩最近也有了进步。”40多岁的周师傅曾是一名网约车司机,与十几岁的女儿、70多岁的父母一同住在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去年,周师傅突发疾病入院治疗,出院后,又因肾炎再次住院。家里断了收入来源,只能靠周师傅父母的退休金生活。正在读初中的女儿也因家庭变故出现成绩波动。
周师傅家出现困难后,武昌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很快接到预警信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随后上门核查,经过评估,周师傅被认定达到社会救助标准。在社区协助下,周师傅很快办好了低保与面向困难群众的医疗补充保险,社工还联系到两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周师傅的女儿开展课业辅导。
“预警信息”从哪里来?近年来,武昌区深入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双架构多维度综合评估模型,破解救助对象发现难、认定不精准、救助服务供给与需求信息不对等等难题。
武昌区是老城区,下辖14个街道、142个社区,困难群众较多。“我们打通残联、医保、民政、卫健等15个部门帮扶的13万户共计21万人的信息数据,形成低收入家庭信息数据库。”武昌区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王群介绍,在此基础上,综合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等6个维度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一旦达到预警分值,疑似困难家庭就会被系统筛选出来。工作人员再入户核查,进一步判断家庭困难程度、致困原因等。
王群说,通过全面分析困难家庭的救助需求,充分发挥社工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武昌区通过经济援助、学业辅导、心理慰藉等,已对多名困难群众进行了精准救助。
推行告知承诺制,救助更高效
“低保这么快办下来,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压力。”前段时间,年近50岁的王付红为了给女儿治病,忙得心力交瘁。民政部门的及时救助,让他心里踏实了许多。
王付红一家住在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河口镇二港村,他和妻子平时主要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去年,10岁的小女儿小美确诊患白血病,随后转到武汉协和医院治疗。“检查就花了好几万元,后续还需要住院治疗费用。”王付红在给镇、村干部的电话中焦急地说。
“现在我们在推行社会救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可以通过这一制度审核确认为低保、临时救助对象,简化办理流程,实施紧急救助。”河口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张珍香告诉他。
随后,王付红向社区提交低保申请,通过告知承诺制完成授权核对。经过基本核对,王付红一家申报承诺的成员、经济状况被认为与核对报告基本一致,符合通过简化流程完成低保审核确认的条件,可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民政办工作人员同步将王付红一家的信息推送至医保部门,方便其后续享受医疗救助等政策,并通过资助参保将其纳入居民医保。
近年来,黄石市出台社会救助申报承诺及失信惩戒试点工作方案,对办理低保的诚信申请人可免除9类14项证明材料,并将申请人承诺信息上传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明白告知—诚信申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管理闭环,大大提高了办理效率。
“现在已逐步形成了‘申请人诚信申报、审批人员事后监管、失信申报依法撤销、信用管理联合惩戒’的管理模式。”黄石市社会救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鼓励群众诚实守信的同时,依托大数据,结合定期复查、随机抽查、问题倒查等方式进行校核、跟踪。截至目前,黄石市有超过2000户3500名救助对象通过简化流程得以纳入保障范围。
形成服务合力,救助有质量
不仅是湖北,近年来,在民政部的推动下,各地扎实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以更有温度、更及时的救助服务,让社会救助更便民、更暖心;通过大数据助力纾困解难,对临时救助对象实施紧急救助等,让社会救助更精准、更高效。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不少地区逐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通过线下主动发现和大数据匹配,将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困难群众纳入监测范围。一些地区还建立起综合救助帮扶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闽钢认为,近年来,各地在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做法上有不少成功经验,提高了救助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让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更加健全。
“当群众基本生活遇到困难时,如何及时发现、快速帮扶始终是社会救助的重点和难点。”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细化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各项政策措施,拓展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应用,实现与相关部门常态化数据共享;加强急难社会救助,落实“先行救助”等政策,提高制度可及性和救助时效性;进一步规范优化低保、特困审核确认程序,并适度扩大救助范围。
本期统筹:栾心怡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08日 04 版)
(责编:赵欣悦、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