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21:51:20 来源: sp20250101
【光明时评】
作者:丁兆丹(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在2024年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新型消费是一大亮点,为此开设了3个分会场。帆船游艇分会场充分展示体育休闲生活方式,推出船艇展演、驾乘体验等活动;免税购物分会场打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国际健康分会场设置了明眸健康、调理养护、深度养愈等多条旅游观展推荐路线。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快速回暖提升,个性消费、网红消费、绿色消费、跨境消费等各种消费形式迅猛发展,引人注目。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近年来,各地顺应数字化消费趋势,在稳固传统消费的同时,持续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形成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动力,更好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型消费以数字化为核心驱动力,以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为主要业态和模式。新型消费代表了我国消费市场的新趋势,也传递出消费提质扩容的明确信号。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不仅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还具有拉动就业、促进消费投资良性循环等多重意义和价值。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近年来,我国积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区域消费中心,推广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等,助推新型消费持续快速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多地积极响应一系列部署安排,加快布局建设多层级消费中心,培育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比如北京提出高质量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设国际消费体验区,打造环球主题公园等旅游消费集聚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消费枢纽等。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须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随着居民消费从生存型、大众型向发展型、品质型转变,线上消费、智能家居、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快速增长,电商直播、即时零售、在线订单等新消费模式越发活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15亿人,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5.09亿人,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4亿人。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培育壮大各类新型消费市场主体,不断提升新型消费竞争力,积极发挥数字技术对新型消费的赋能作用,优化新型消费网络节点布局,创新融合式、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式等消费场景,推广一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和新服务。新型消费领域中,要特别关注县乡村和中小微企业等下沉消费市场,通过加快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满足更多群体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不是忽视或者放弃传统消费。新型消费与传统消费并不对立,两者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相互赋能。对于传统生产经营主体来说,要善于洞察机遇,抓住数字化转型发展契机,利用先进技术加强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等,打通传统消费中的卡点堵点,如采用“实体店+直播”新销售模式、运用电子商务赋能产供销链条、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产品定制等,以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需求。
新型消费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但挑战犹存。推动新型消费可持续发展,应持续强化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完善市场监测、用户权益保护、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机制,营造更加便捷高效舒心的友好型消费环境。按照包容审慎和协同监管原则,加快完善新型消费相关法规制度、监管规则,规范创新监管方式。尤其要加强对共享经济、虚拟商品和服务等新型消费领域监管,加强质量监督,健全评价机制,让人们消费更安心、舒心、放心。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健康可持续消费理念,涵养消费新潮流新风尚,推动新型消费良性发展。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19日 02版)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