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堵点

发布时间:2024-06-07 11:22:30 来源: sp20240607

  “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落实推进层面,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日前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如何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如何打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堵点?记者为此开展了调研采访。

  为何出现堵点难点

  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难在初创期。记者调研发现,对于成长期、成熟期的科技型企业来说,目前各类金融服务已相对充足,甚至屡屡出现多家金融机构争抢一家优质企业的激烈“内卷”。科技型企业融资如何避免陷入“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困境?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初创期,我们特别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长期资金有助于企业安心搞研发,也契合企业相对漫长的研发周期。”科塞尔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塞尔”)首席财务官陆利凡感慨道,从研发到临床试验,从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到产品上市,科研成果转化之路殊为不易,需要沉下心、专注做、耐心等。

  长期资金从哪儿来?目前企业有3种选择,内部股东资金、股权融资、以银行信贷为代表的债权融资,后两者属于外源性融资,堵点也主要集中于此。“起初,企业基本上只有内部股东资金可用,我们把这部分钱全花在研发上,但运营公司、支付工资也需要钱,怎么办?早年间我们主要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做代工,补充流动资金。”陆利凡说。

  股权融资的堵点在于“两类不足”。首先,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够健全,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居于主体。其次,初创期企业选择股权融资的动力不足。多位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相较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成本较高。另外,外部投资一旦进入将稀释原有股东的股权,进而影响原股东的控制权与影响力。如果外部投资人与原有股东经营发展理念不合,还可能制约甚至拖累企业发展。“优质投资人难寻”是科技型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银行信贷的堵点在于“两类风险”。记者调研发现,风险投资是投概率,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投10家企业,投对1家即可分享企业上市红利,实现收益风险平衡。但银行信贷不同,贷对了只能获取利息收益,贷错一个就会出坏账,收益风险较难匹配。具体到科技型企业,银行信贷通常面临两类风险:一是企业在实验室的创意能否转化为产品;二是产品能否转化为商品,能否量产、销售。如果信贷资金提前进入,一旦这两类风险出现,企业无法还款,信贷资金安全将遭遇挑战。

  堵点何解?转变思路、创新模式。“研究各类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后,我们发现顺着供应链,按照补链强链的思路,能够探索出可行之路。”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科技金融中心主任杨磊说,部分初创期企业已得到供应链链主的孵化,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该企业具有投研能力与市场前景,“两类风险”只要化解其中一个,信贷资金就敢投入了。即便企业仍处在研发烧钱阶段,没有现金流及销售收入,哪怕企业尚在亏损,银行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发放一定比例的贷款,真正做到“贷早、贷小”。截至2024年2月末,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为1800余家科创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总量超48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

  转变思路专营专注

  打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堵点,不仅要转变思路、创新模式,还要专营专注,优化组织管理机制,打造更多适配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专业机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培育出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做实专门机构,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科技资源集聚的地区,规范建设科技金融专业或特色分支机构,专注做好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今年1月,工商银行发布科技金融“春苗行动”方案,目前该行已成立17家科技金融中心。

  专营、专业机构“专”在哪儿?理念、人员、模式三方面正在生变。

  “以银行信贷为例,贷款审批的理念变了。”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科技支行副行长薄文斌说,之前看企业,看的是过去,看企业的历史经营情况、财务表现;现在看企业,看的是未来,看企业的专利情况、产品布局、创始团队资质等。“有些生物制药行业的科技型企业之所以尚未盈利,是因为它把大量资金投入漫长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如果企业想走捷径,可能早就盈利了,当我们看到企业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拿到越来越多医疗器械注册证时,我们对企业的竞争力、盈利能力就有了信心。”薄文斌说。

  新理念要落地,最终要靠人,要有专业的信贷团队、投资团队。“多维度、多元化了解企业很重要,我们组成几个项目组,每组人员专业背景各异,大家相互协同,协力读懂科技型企业。”苏州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创投集团”)直投负责人史建伟说,投资经理有时不懂企业也是正常的,投资经理要“让企业家说话”,多途径学习。目前,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坚持“专业人干专业事”,将客户经理分为4个团队,分别对应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先进材料四大产业16个细分行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客户经理本身就是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专业毕业,能够更有效地“读懂”科技型企业。

  服务模式也在优化。在科技金融中心的贷款审批模式下,专家的作用更为突出。客户经理完成尽职调查后,将材料提交至所属分行的科技金融中心,该中心的专家再对企业进行分析。如果遇到技术工艺复杂、商业模式新颖的科技型企业,科技金融中心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