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假装“高学历”,如何打?

发布时间:2025-01-01 16:05:13 来源: sp20250101

  新闻1+1丨商品假装“高学历”,如何打?

  多款冠名农大农科院零食宣传不实,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系列调查结果。食品、日化品,为什么会出现“高学历”造假现象?未来如何加强监管防范?《新闻1+1》邀请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健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共同关注:商品假装“高学历”,如何打?

  上海市消保委调查商品“高学历”造假,与研究机构核实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 唐健盛:我们感受到4个字叫作“鱼龙混杂”。因为这些大学、研究机构,基本上都是我们国家的机构和部门,在消费者心目中,它们有非常高的信誉,也有非常高的专业度,所以,如果这些机构来加持一些食品或者产品,毫无疑问对消费者的选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和这些机构沟通的过程当中,也感觉到涉及部分的加持授权等行为,好像现在无章可循,没有规范,我们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发重视。

  商品“高学历”造假,监管部门能做什么?销售平台要做什么?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 唐健盛:我们觉得其实消费信心来自获得感,而消费者的获得感就是钱花得值。为了保证消费者钱花得值,我觉得监管部门要去查处相关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要去建立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还有相关平台,我觉得竞争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消费市场来说,要靠消费者的选择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要让消费者科学选择,让真正的好产品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购买,这样整个消费市场才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商品“高学历”造假,科研机构也会受到伤害

  上海市消保委,一共随机选取了线上销售的13款食品,它们均宣称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机构参与研发。经上海市消保委调查,只有4款,确为机构研发。而“奥力弗旗舰店”“江大科技食品店”等产品,它们与宣称的相关科研机构,并没有授权关系。针对这些假的“高学历”产品,如何监管?点击视频↓一起观看。

  涉虚假宣传是否有明确法律约束?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针对这样一些打擦边球,利用科研院校和工作人员的名声去推动产品的销售,毫无疑问会存在虚假广告、消费欺诈、以次充好等这样一些问题。对此,像我们国家的市场监管、广告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应该是非常全面和健全的。相关制度是有的,但是很大的问题是这样一些制度有没有执行,相关的违法行为有没有得到惩戒,这个可能是我们看到这样一些问题持续存在最主要的问题。

  涉嫌被冒名的大学或科研机构,该怎么办?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很多科研机构被侵权,但是就像弱势群体一样。作为科研机构,是需要有一定的责任的。因为科研机构本身就有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也在鼓励这样一些方面的工作。作为科研机构,特别需要去考虑怎样解决这样一些问题。不能像现在这样是一种被动,像打地鼠一样打假,很重要的就是相关科研院校应该有一些类似于名单管理的机制,就是哪些产品是授权背书的,哪些产品是没有的,需要让消费者明白,通过这样一些公开的方式让消费者看到,同时科研院校非常关键的就是要积极主动维权和打假,不能对这样一些蹭热点的虚假广告听之任之,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科研院校应该去加强法务法律方面的工作,真正提升法治意识和能力,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