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0:59:50 来源: sp20241126
中新网 晋中11月6日电 题:山西寿阳: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作者 高雨晴 杨杰英 王方超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山西省寿阳县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把数字经济作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力量,不断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让数据与土地对话
玉米种植产业一直是寿阳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以景尚村为代表的寿阳有机旱作农业,通过应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依托农机新技术推广和新机具引进,让玉米种植更加集约化、规模化,拓宽农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空间,为回答“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作出成功探索。
5400亩耕地、7个首部房、330个出水桩,是景尚智能水肥一体化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在大院大所的聚合效应下,园区建立一套“深松深耕—种植—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收获”的完整智能水肥一体化种植管理模式。
玉米种植产业一直是寿阳农业的第一支柱产业。王方超 摄园区技术负责人柴亚男说:“通过可视、可规划、可操作的数智运营平台,收集分析农业生产数据,实现科学种植、农产品增产提质、水肥高效利用、节约人工管理成本,让田间管理更加精细。”
位于寿阳县平头镇的数字化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里,同样也少不了智慧平台的身影。土壤墒情、酸碱度、养分以及气象等信息自动化高效采集,云平台数字孪生进行分析,实现墒情自动预报、病虫害智能监测、气象信息预报、灌溉用水量智能决策、智能灌溉施肥等全数字化智能控制效果。
“要想促进农业园区经营升级,就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配套建设物联网系统及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为园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提供平台保障。”该园区负责人介绍。
让智能与制造融合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正在促进千行百业加快转型升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活力所在、潜力所在。
位于寿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奥泰集团就紧紧牵住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集团自主研发与推广的EBZ系列智能掘进机、智能掘锚机等智能化、自动化产品,均代表了行业领先水平。
“不转型就淘汰。”该集团负责人说,多元布局创新驱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加速了集团科研产品的迭代升级,新建的大型智能煤机制造项目二期工程预计年底可以投入使用,这将极大提升集团的智能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双碳”背景下,低碳节能才是主旋律。造纸业如何有效应对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顺利踏上低碳转型的道路?走进山西强伟纸业有限公司,生产线上配备了行业顶级设备,智能化管控产品质量,运用能源梯级利用、中水循环回用、焚烧沼气、纸渣掺煤、蒸汽回用等先进工艺方式进行节能减排,实现低能耗、高质量、高产量。如今,强伟纸业不仅是山西省最大的造纸企业,更是全国最大的石膏板护面纸生产企业。
强伟纸业负责人介绍,“我们公司石膏板护面纸研发生产经验积累了十多年,在生产工艺和设备装置领域获得7项发明专利。主要得益于公司专门成立的科技研发小组和研发实践基地的建设。”
生产效率与质量双重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动力更足……种种变化表明,智能化是制造业的必然趋势,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让智采为煤矿提速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代表着煤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发展煤炭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曾经,一个采煤工作面需要十几个人协作才能完成工作。如今,通过大数据中心、数字孪生系统,依托可视化监控系统,实现对综采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展示,极大提升煤炭开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段王矿智能化中心。王方超 摄段王矿“F5G全光工业网示范矿”是段王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华为公司、中控技术合作建成的,在井下应用5G无线网络、万兆光网,实现机器人皮带巡检、主辅风机切换、瓦斯动态检测及自动标校、供电故障诊断等多系统、多环节集中智能控制。自主研发瓦斯管路智能排水系统、井下配电点综保远程监控系统、煤仓仓位实时监控系统、地面供水智能控制系统,在地面智能化中心即可完成远程操控。
提到未来发展,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在段王、友众两矿现有智能化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系统、环节,扩大智能化覆盖范围,同时加快金能科技智能化装备研发投产进度,满足安全、高效、智能生产需求,力争早日把公司打造成千万吨级能源科技强企。”
截至目前,寿阳县14家生产矿井已全部通过国家特级安全生产高效矿井评审,继续保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100%。以煤矿智能化建设为抓手和手段,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绿色低碳开发利用深度融合,并向全产业链延伸,是煤炭现代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乘“数”而上、驭“数”前行,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数字化、智能化。寿阳县将持续释放数字技术“关键变量”,激发传统经济“最大增量”,不断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