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6:13:59 来源: sp20250101
冲锋,永不停息
■熊臻伟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胡勇华
“冲!”
祁连山下,艳阳高照。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一场军事体育比武竞赛正火热展开。赛道上,一级军士长罗万军调整呼吸,控制着奔跑节奏。
身旁,有战友快步越过他,但罗万军坚持稳住步伐。最后几圈,他突然加速冲刺,很快遥遥领先。比赛结束,罗万军的综合成绩为443分,被评定为“特3级”。
这是罗万军第6次参加比武竞赛。这两年,罗万军经受了病痛折磨,体重一度暴跌20公斤。他原本没想过,年过四旬的自己还会踏上这条赛道。
那天,罗万军正在休假,突然接到雷达站站长的电话:“老罗,上级组织比武竞赛,你的体能好,就由你代表单位参加吧!”
听到这个消息,罗万军心里有些犹豫:这么大岁数了,再去跟年轻人拼个高低,还有没有必要?但想到领导的信任,又得知这次比武有好几个高级军士参加,罗万军还是答应下来。“不能因为兵龄增长,就失去拼搏的勇气。”他在心中对自己说。
休假归队,罗万军重新开启了“强训模式”。有战友劝他不用那么拼,“你的‘老本’够吃了”。
罗万军却摇着头回答:“上场比拼就像打仗一样,只有平时打牢基础,关键时刻才有实力冲锋。”
就这样,罗万军跑到了赛场的前列,也赢得属于老兵的“高光时刻”。
从军20余年,冲锋,始终是这名“兵王”不变的姿态。一次次重大任务的磨砺,让罗万军愈发明白,胜负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技术,更是战斗的状态。
方寸荧屏之上,空中“激战”正酣,罗万军全神贯注,紧盯着数十个米粒大小的飞机信号,眸子里透出一股炽热的光芒。
一架“敌”机疾速飞来,屏幕上的目标却突然消失。罗万军迅速判断,“敌”机是借山体掩护,利用雷达盲区前进。他指尖飞舞,操控雷达即时应对,很快重新捕获“敌”机。
20多年来,坚守在雷达站执勤一线,罗万军一次次眺望天空,练就了一双捕捉敌情的“火眼金睛”。
“技术可以练,但时刻保持战斗激情,确实让人佩服。”雷达站站长感叹。
在罗万军心中,他的军旅生涯只有一种状态:冲锋,永不停息!
前不久,战区空军组织比武竞赛,罗万军担任教练员。他又一次带领学员开启了新的冲锋。“罗班长的这种姿态很励志,也让我们迸发出更大的能量和动力。”三级军士长李勇知说。
一名雷达老兵的“战位观”
■马江辉 裴泽超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胡勇华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高级军士也 要常常‘回炉’淬炼”
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全旅抽调来参与考核的训练行家齐聚一堂。一级军士长罗万军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对着训练系统一步步操作。
在他身旁,刚获得战区空军比武第二名的下士黄旭东,正躬身在电脑上指示要点,向罗万军讲授某新型训练软件的操作方法。“这个软件是新配发的,我也是个‘一年级’学生。”罗万军笑着说。
在该旅,罗万军称得上一位“传奇人物”。
新兵下连不久,恰逢团里组织比武考核,罗万军竟然被意外抽中了。
“一个新兵去比武,这不是砸连队的招牌吗?”战友们都不看好他。没想到,刻苦加练的罗万军居然在比武中一举夺得第二名,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一路走来,一摞摞荣誉证书,见证了罗万军的拼搏与奋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空军优秀雷达操纵员、战区空军时代先锋……荣誉的背后,罗万军一次次迎接着挑战。
从人工训练到模拟训练,从二代雷达到三代雷达……部队装备每换代一次,训练模式每升级一回,罗万军都要从“一年级”开始从头学起。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早已习惯了一次次重新出发。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高级军士也要常常‘回炉’淬炼。”罗万军说。
虽然身为高级军士,但每次摸到崭新的装备,他的眼里都忍不住放光。那道光,既是对新挑战的跃跃欲试,更是对精益求精的由衷渴望。
某型新装备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加载大量信息化设备,先进程度大幅提升,有的板件甚至集成了数千个信号,每个信号都具备相应功能。为了掌握新装备,罗万军用笨办法把厚厚的一摞资料背下来,笔记本上写满了电路图、公式表和设备数据。遇到不懂的,他就像新兵一样“打破砂锅问到底”。
知识和技能,在时间中累积叠加。凭借心中追赶不止的劲头,罗万军从“一年级”不断升级。他对新装备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触摸到研究装备、创新战法的门道,再次成为新装备操作训练的行家里手。
“训练探索的关键不在于兵龄长短、辈分高低、资历深浅,而在于那股子钻劲儿”
该旅专业技术骨干,不少是罗万军手把手教出来的。说起罗万军,他们有个共同的印象:罗班长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二级上士石业浩曾感到好奇:“20多年,师傅为什么能一直保持战斗冲锋的姿态?”罗万军的回答很干脆:“装备在变、任务在变、时代在变,今天是师傅,明天可能就是徒弟。”
没想到,罗万军的话很快就应验了。一次战斗值班,罗万军依照往常的操作经验在某新型雷达上搜索目标,却很久都没有发现。这时,石业浩在某个功能区调整了几个数据,目标很快就出现了。
这一幕,被罗万军看在眼里。值班结束,他带着小板凳,拿上笔记本,郑重地请昔日的徒弟给他讲解新装备操作、信息化技术和高科技知识。
石业浩大吃一惊:以前,他的技术都是师傅教出来的;如今,师傅竟然反过来要当他的徒弟!罗万军的举动,让石业浩心中有些尴尬,但更多的,是对罗万军如饥似渴学习劲头的敬佩。
“训练探索的关键不在于兵龄长短、辈分高低、资历深浅,而在于那股子钻劲儿。”罗万军的这份坚持,也让下士贾光林心服口服。
几年前,贾光林刚到教导队。因为在新兵考核中次次夺冠,他一度自信心“爆棚”。这时却有老兵对他说:“有两下子,但跟罗万军比还是差了许多。”年轻气盛的贾光林不服气,转头就对罗万军发起挑战。
罗万军欣然应战。这次比试,吸引了大家的关注。比赛开始不到两分钟,贾光林已经被远远抛在后面。胜负已定,贾光林涨红了脸,直接放下手中的笔等待结束。罗万军却丝毫没有懈怠,速度越来越快,一举创下新纪录。
虽是过招,罗万军并没有“点到即止”。结束后,他严肃地对贾光林说:“战斗中,一定要始终保持心态。技不如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劣势,你在精神上就先输了!”
这几句话,罗万军既是在告诫面前的年轻人,更是在提醒自己。
罗万军的宿舍里,书桌、床头等处都放着专业书籍。书页的折角,标记着每本书的阅读进度。“新型装备融合了很多功能,优化装备操作是我目前的短板。”罗万军说,“我越往深处钻,就越感到有学不完的东西。”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对专业的热爱,对未来的警醒,让罗万军不敢停在原地,而是时刻思考着战斗力建设这个大棋盘,不遗余力地向前奔跑。
一年秋天,“金头盔”比武在西北戈壁拉开帷幕。作为旅里选派的骨干,罗万军前往兄弟部队参与任务保障。那次,他受邀参加某情报分析会,与指挥员和飞行员坐到一起,共同探讨交流。
亲眼见证了不同情报之间的差异,罗万军反复思考着如何提高保障质量。会场上,恰巧遇到航空兵某旅的飞行员,他主动将自己对飞行训练的疑问和雷达情报的见解抛出来。飞行员有些意外,随后认真地对他作出解答。
交流结束后,这位飞行员握着罗万军的手说:“谢谢你这么用心,我们的成功离不开你们的保障!”
风沙扑面,几株骆驼刺迎风挺立;天线飞旋,雷达电波在戈壁深处延伸。那次任务,罗万军攻克了许多难题,圆满完成保障。
“普通一兵也是战场的重要棋子,我们进步一小步,可能会影响全局一大步”
这些年,从一个个任务中走来,罗万军深知:胜负的较量,也是心态的较量,只有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才能练出真本事。
一次某型雷达性能检验,屏幕上出现一批异常空情,他们求证驻地雷达站却并未获得相关信息。工厂专家想要跳过这批异常空情,继续调试雷达性能。罗万军却急了:“这些也是论证新雷达性能的数据,怎么能随随便便就舍弃!”
经过几轮辩论,专家拗不过这名老兵,最后同意录取相关信息。果然,信息录取不到一小时,上级指挥所便打来电话通报有关情况。
“实战无止境,越探索,越觉得使命光荣。”罗万军感慨,“普通一兵也是战场的重要棋子,我们进步一小步,可能会影响全局一大步。”
那年,某新型雷达列装,罗万军参与探索新装备。一段时间后,他学有所成,很快成为旅里战勤会议的常客,也成了频繁登台传授经验的“授课达人”。“小卒不小,过了河也能派上大用场!”旅领导这样评价罗万军。
有一次,上级组织机动比武竞赛。为了减少出动人员,两个岗位合并编组为一个战位,罗万军一人担负起两份职责。
为了这次竞赛,罗万军开始“加载”“零基础”的陌生领域技术。他每天都要学习仪器仪表使用。经过一个多月的强化训练,罗万军把装备上所有零件从头到尾“过”了一遍,把所有图纸牢牢记在脑子里,甚至琢磨出一套专业的检修排故“五步法”。最终,他在比武竞赛中取得第一名。
罗万军的上衣里,贴身存放着一本记事贴。纸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记载着他近期遇到的各种难题和解决方案:新的训练系统操作方法、无人目标的发现技巧、机动作战训练的重难点……对罗万军而言,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冲锋,都是在沿着脚下的路向前行进。
采访时,罗万军看到墙上悬挂的一张地图。他指着地图上沙漠边缘的4个小点说:“这些地方我都待过。”
这些年,老兵的足迹始终烙印在一个个偏远艰苦的雷达阵地。战友们都感慨他没有走出过沙漠,罗万军却甘之如饴。守在一线操纵员的岗位上,罗万军曾有3次转行的机会,但他每次都选择留下。
“荧屏不大,但责任很大。”走出雷达方舱,耀眼的阳光正洒在茫茫广漠。罗万军眯着眼睛,抬头向远方的天空望去,内心突然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澎湃。他知道,自己的战斗冲锋仍在继续。
锐视点
发挥高级军士的示范引领作用
■姬炜斌
有军事专家曾说,未来战场是班长的战场。随着军士制度发展,面对政策支持与岗位需求,高级军士必须具备更高的能力标准。一级军士长罗万军在平凡岗位发光发热,为部队带来了正向的“蝴蝶效应”。
不比年龄比素质,不比军龄比成绩,不比资历比贡献——高级军士群体要想在献身使命、报效国家的军旅人生中有所作为,在不进则退、不强则弱的竞争中勇立潮头,就要时刻保持使命感、危机感。自身勤练本领,才能做到示范带头。
先知为师,先行为范。高级军士年龄大兵龄长,任务经历多,实践经验丰富。对高级军士既要任用,更要关心。要引导他们激起“超越自己、塑造新我”的信心和勇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及时压担子,适时“敲警钟”,让他们能更好地学习进步。只有开辟出深厚广阔的“进取土壤”,才能助推高级军士队伍在岗位发挥更强大的力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高级军士是部队各个专业的“排头兵”,在部队武器装备、安全管理、战法创新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经验基础。培养高级军士,要科学规划、统筹指导,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共同育才的培养体系,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考虑长远发展。应根据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和培养流程,有针对性地发扬长处、补足短板,运用岗位练兵、在职学习等方式提升高级军士群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对高级军士的考察,对能力素质高的军士大胆任用,对能力素质一般的及时“补习”。
打铁必须自身硬。高级军士的示范引领作用,很大程度来源于自身过硬的素质。高级军士大多是解决专业“瓶颈”问题的破局者,是引领部队发展建设的榜样力量。他们的工作实绩,能对年轻官兵产生巨大的感召。要发挥高级军士的示范作用,激励年轻官兵成长成才,切实营造“靠真才实学取得荣耀、靠能力素质赢得进步”的良好风气,以此激励广大官兵在强军征程上奋勇争先、加速奔跑。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