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7:13:00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成都11月20日电(杨予頔)“要是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早点打造完成,我们也能更早认识认知症,说不定我的父亲就不会这么快转变成重症。”近日,在四川省打造完成的首个认知障碍友好街道——成华区白莲池街道,居民张伟一边浏览认知症科普展板一边感叹。
日前,成都市民政局开展了该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为有需求的老年群体提供认知障碍风险测评、早期干预、宣传教育、资源链接等全过程服务。截至目前,已在成都范围内开展宣传教育近200场,完成34000余名老人的风险筛查。
四川省首个认知障碍友好街道。杨予頔 摄“我们开展的集中筛查其实是用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一些筛查量表对适龄老人进行一个简单评估,评估包括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等8个最主要的认知领域。”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赵晓玲如是介绍。此前,青羊区少城街道商业街社区已经多次联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对周边往来的长者进行认知障碍集中筛查。截至11月上旬,商业街社区通过上门、集中筛查等方式,已完成1300余人的患病风险筛查。“通过筛查结果,我们可以大致分辨他们是否存在认知问题、问题的清楚等。同时,我们也可以指导他们下一步该怎么做。”赵晓玲说。
由于认知障碍病期长、不可逆转等特点,如何提早预防、干预,尽力延长由轻症转为重症非常重要。“现在还有很多民众对认知障碍的认识还很有限,很多人都会把前期的‘报警信号’误当作是身体机能退化的正常现象,错过干预的‘黄金期’。”成都一家认知障碍专业照护机构的院长马建忠表示,“其实认知症的发病存在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后期的生活习惯等。我们现在也和周边社区协同合作、资源共享,让更多人对认知症有科学的认识和判断,尽量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认知障碍风险集中筛查现场。杨予頔 摄“我们对辖区内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一个全覆盖筛查,完成了2105人的筛查。目前,高风险比例是6%到8%的样子。”成华区白莲池街道民生办负责人杨桂琳介绍,自项目开展以来,该街道就形成了“医养+社区+机构”的认知障碍服务照护闭环。杨桂琳说:“我们建设了认知障碍友好支持中心,在辖区内的5个社区也建立了认知关爱角,一共是6个阵地。同时,我们链接了辖区内的11家认知障碍友好单位,培育了200余名志愿者进行前期的工作。”
“我们每周都会在辖区的每一个院落开展靶向物理训练,包括肢体训练、认知训练、感官训练等,以此保证我们辖区内的居民朋友,就近就可以得到专业系统的干预服务。”作为辖区内链接的专业照护机构的负责人,苏有城表示自训练开展以来,辖区内的居民对认知障碍都有了正确的认识,“连辖区内的小孩都知道‘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这三句话。”
志愿者带领长者进行肢体训练。杨予頔 摄“认知症的照护,包括预防和及时干预其实是养老服务业的核心任务。”苏有城表示,目前成都有近500家专业照护机构,但是能提供从认知症科普、提前预防到及时干预等的全周期服务的机构屈指可数。“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建设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友好社区建设以来,越来越多的机构都开始以更大的力度投入到认知症预防干预照护体系的建设中。”
据悉,目前,成都市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建设认知障碍支持、科普矩阵、环境氛围营造的同时,下一步还将推动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打造,探索项目可持续运行模式。(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