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7:00:37 来源: sp20241127
2月17日晚,壮丽的烟花点燃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夜空,一场简约但内涵丰富的开幕式宣告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正式开幕。受新冠疫情影响,原定2020年年初开幕的“十四冬”延期4年举行。如果算上申办时间,“十四冬”的整个申办、筹办时间超过了10年。10年的等待,令原本应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前举办的“十四冬”,最终落在了北京冬奥会闭幕后两年举行。此时,国内的冰雪氛围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届冬运会创下多个第一
“十四冬”是全国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首次在内蒙古举办,也是继2016年“十三冬”在新疆举办之后,全国冬运会第二次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之外的地区举行。此外,“十四冬”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后,国内举办的第一项大型综合性冬季体育赛事,也是首次设置了群众比赛项目的全国冬季运动会。但在所有的“首次”“第一”等表述里,“十四冬”最具历史意义的是:第一次实现了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共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石油行业体协等,共计35个代表团参赛。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朱承翼不无激动地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我国冬季运动可以说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阶段,可以说冬运会和夏季全运会真正实现了两驾马车并驾齐驱。前十三届的冬运会,我们开展冰雪运动的省区市数量、开展冰雪运动项目的数量,以及参与人群都无法与夏季全运会相比。所以,在‘十四冬’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冬运会的组团单位都是以地级市为主,且主要来自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地级市,比赛项目也不多,人数也不多,其影响力、推动力、发展力都远不及夏季全运会。而且,各省区市重夏轻冬的情况长期存在。本届冬运会首次实现以省级行政单位组团,开启了全国冬季运动一个崭新且全面发展的阶段。”
在“十四冬”上,诸如湖北、湖南、云南、福建、广东等十几个省(区、市)都是首次有队伍参加全国冬运会。与此相映衬的,正是“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冰雪运动在国内南北方,都已经成为热门体育项目的现状。
北京体育大学冬奥文化与冰雪运动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授邹新娴认为,“北京冬奥遗产正在深入影响着中国。一是‘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宏伟目标的实现,不仅极大地带动了全国大众和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开启了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而且极大促进了我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的大幅提升,中国健儿在冬奥会的精彩表现和夺目的竞技成绩也助推冰雪运动受到全民关注,带动更多民众走进冰场和雪场。二是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促进了冰雪运动项目的均衡发展,也推动不同区域有针对性地发展合适的冰雪运动项目,包括鼓励东北三省开展更多的冰雪项目,加快华北和西北等地冰雪项目发展速度,调动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适宜的冰雪项目。同时,强调加强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冰雪运动跨区域发展。”
当冰雪运动成为四季、全域、全民的运动,当国内各个省区市的冰雪运动开展起来,组队参加全国冬运会也就成了必然的需求,反过来,辐射范围更大的冬运会又会起到在全国进一步扩大冰雪运动影响的作用。
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院院长王飞认为,“无论是冰雪运动还是冰雪经济发展都迫切需要‘赛事之窗’。”她说,“到2021年10月,我国已经有3.46亿人参与过冰雪运动。从冰雪运动发展看,基础已经建立。后冬奥时代,我们要持续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怎么巩固?‘赛事之窗’非常关键。通过全国冬运会,人们对冰雪体育赛事更加熟悉,然后产生兴趣并推动大家亲身体验。这一过程是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清晰路径,但需要引导和创造机会。由此,冰雪体育赛事就很关键。”
所以,当国人的冰雪热情不断高涨,全国冬运会在发挥着原有的竞技体育价值之外,更会成为全国冰雪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冰雪赛事综合效益凸显
今冬以来,以哈尔滨的火爆出圈为代表的冰雪经济热,也意味着,当全民的冰雪激情已经点燃,像全国冬运会这样的国内顶级冰雪赛事也应该发挥出更多的综合效益。
在2月16日举行的本届冬运会新闻发布会上,呼伦贝尔市政府副市长孙微介绍,呼伦贝尔市以承办“十四冬”为契机,依托冰雪生态和民俗文化多元的优势,打特色牌、走差异化路子。
据介绍,今冬以来的国内冰雪热同样出现在了呼伦贝尔。孙微介绍,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呼伦贝尔全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是上年同期的2.2倍和2.7倍。2024年春节假期前6天,呼伦贝尔接待游客131.29万人次、旅游收入9.09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2倍和11倍。从内蒙古全区看,春节假期前6天,全区接待游客2486.12万人次,旅游收入177.03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6.15倍和8.25倍。
北京冬奥会后,冰雪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也到了关键的成长期。王飞表示,“需要明确的是,冰雪经济发展基础是冰雪运动,冰雪运动又需要以赛事的形式彰显魅力。‘十四冬’是冰雪经济发展的文化平台,在‘十四冬’的作用下,人们通过各种冰雪运动项目比赛了解到冰雪运动的特点、比赛规则并感受它的魅力。这正是冰雪体育文化传播和推广的过程,也是让更多人喜欢冰雪运动的过程。在这样的文化引导下,人们会有意愿参与到冰雪运动中,从而形成更多的冰雪消费。一直以来,冰雪体育赛事都是体育文化和冰雪精神传播的重要平台,冰雪经济发展需要这样的平台,在其发展关键期,全国冬运会让冰雪经济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冷冰雪已成热经济,体育赛事该如何发挥催化剂的效应?邹新娴认为,北京冬奥会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案例,“北京冬奥会以‘更快的环境改造进程、更高质量的发展水平、更强的公众参与力度’,创造了一个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经济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典型范例。为此建议:一是举办赛事过程中注重以赛会竞赛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为契机,在满足赛事需要的基础上,实现城市交通、无障碍设施、环境设施、赛事服务等诸多配套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二是通过筹办赛事实现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使之为城市经济的更新升级发挥作用。如首钢园区在‘双奥之城’的影响下,彻底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的成功转型,焕然一新的功能面貌已经成为了北京城市更新的重要标志。”
2016年的“十三冬”在新疆举行,大幅提升了新疆冰雪资源的知名度,助力新疆成为具有极强吸引力的全国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热门目的地。那么,“十四冬”能复制这样的成功吗?
王飞认为,内蒙古是地域特色非常突出的省份,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都极具代表性。内蒙古的冰雪旅游与冰雪经济发展一定要与该地区的特色紧紧联系在一起,并且要区别于黑龙江、吉林、新疆以及河北崇礼等地区,要差异化发展,她建议,“内蒙古的冰雪运动要有机融入内蒙古地域的特色文化,包括饮食文化、居住文化以及民族歌舞等。要认识到冰雪经济是新经济业态,提供的产品是新型服务产品,具有极强的融合性。此外,在一些冰雪运动和旅游产品的设计上,需要结合自治区整体力量,多城市呼应,统一布局。”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十四冬”是内蒙古首次承办全国性大型体育盛会,自申办成功之后,筹备时间长达8年。对于内蒙古来说,也寄托着“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期待。实际上,无论是去年举办了世界大运会的成都、亚运会的杭州、首届学青会的广西,还是此次作为“十四冬”东道主的内蒙古,以及明年将举办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哈尔滨,通过大型体育赛事获得多元价值都是必然的诉求。
这方面,北京冬奥会作为成功典范传递出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冬奥会融入城市和地区的长期发展”“实现更高的区域发展水平”。邹新娴表示,“北京冬奥会不仅带动了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更大幅度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筹办过程中不断建设健全城市基础设施、推动冰雪产业发展、带动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举措,无不赋予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正悄然建构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王飞建议主办城市要在“三个力”上下功夫:包括要积极提升冰雪体育文化的感召力。因为文化的吸引力和作用力会非常持久,无论是冰雪运动还是经济发展都要凸显魅力,冰雪体育文化感召力必须提升。大力提高“有为政府”的服务力。因为“有为政府”对赛事举办很关键。一项赛事需要政府有效引导,做好规划,做好公共服务和赛事保障,但根本出发点是服务。快速建立冰雪赛事人才的保障力。大型体育赛事,特别是冰雪体育赛事的举办,标准高、专业性强,专业人才不足。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面临大型冰雪体育赛事举办空白的状况和专业性冰雪体育赛事人才不足的局面。提前布局、提前培训、做好演练都是重要举措。同时,通过大型冰雪体育赛事举办,还要积极拓展对各类冰雪体育人才的培训,为全国冰雪运动以及冰雪经济发展储备好专业人才。
“十四冬”的大幕已启,因为观众爆棚、媒体云集,“十四冬”的短道速滑比赛成为全国冬运会历史上第一项高需求赛事。当冰雪运动的冷仅体现在比赛场地的温度上时,中国冰雪和冬运会的“热辣滚烫时代”或已来临。
本报呼伦贝尔2月19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