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5 02:59:35 来源: sp20250105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为了解决房地产融资难问题,有关部门推出了“白名单”融资项目支持政策,从2024年一季度数据看,房地产国内企业贷款降幅收窄1.2个百分点,这与协调机制“白名单”融资政策的落地有直接关系。
效应渐显,更要乘势而上,及时总结经验,疏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堵点、难点,进一步强化决策的科学性,用好房地产“白名单”融资项目支持政策。今年1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帮助房企、金融机构实现精准有效对接。
要推动“政银企”同向发力,让融资支持更顺畅。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初衷是缓解银行、房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双方互信。在市场交易中,信任是稀缺资源,不互信是常态,尤其当一方的风险已经暴露之时,增信就越发重要。“政银企”同向发力是增信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相较于银行,政府部门掌握更多的涉企信用数据,三方形成合力,有助于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多家授信银行平等协商、集体决策、一致行动,有助于降低抽贷、“踩踏”等风险,防止恐慌情绪蔓延,避免误伤正常经营的房企。
要区分项目风险与集团风险,让融资支持更精准。由于协调机制提出的是项目名单而非企业名单,房企集团风险与单一项目风险被区分开来。这既提高了融资支持的精准性,避免银行因房企集团风险而对具体项目“一刀切”,又稳定了购房者预期,避免在建项目停工、逾期交付。接下来,要处理好“快与稳”的关系。对正常开发建设的项目,要“快”支持;对开发建设暂遇困难的项目,要“稳”支持,更加精准、一视同仁地满足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
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让融资支持可持续。尽管“白名单”由协调机制推送至本行政区域内的金融机构,但不可搞成“摊派”,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由具体的金融机构决定是否放贷,因为最终的风险也由该金融机构承担。在决策过程中,金融机构要科学、公允地评估协调机制推送的支持对象,对于正常开发建设、抵押物充足、资产负债合理、还款来源有保障的项目,应积极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对于开发建设暂遇困难、但资金能够平衡的项目,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
要有效防范新增信用风险,让融资支持更安全。目前有一种观点在市场上较为流行:房企之所以经营不稳,是因为银行不肯放贷。此观点有失公允,且具有危险性。要知道,银行放贷的钱不是银行自己的钱,而是储户的钱。维护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就是维护存款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若某项目不符合风险防控规定,放贷后大概率无法收回本金,那么必须严把入口关,严格信贷管理,防范新增信用风险,否则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要理性看待本轮房地产行业调整,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寻求解决方案。房地产行业在经过20余年的高速扩张后,进入阶段性调整期属于正常现象,也有利于构建后续的新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我国城镇化进程尚在深入推进,房地产市场的改善性需求、刚需依然较大,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条件。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