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组团斡旋巴以冲突,首站为何选在中国?

发布时间:2024-12-21 10:42:15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社 北京11月21日电(谢雁冰 郭超凯)新一轮巴以冲突已持续一个多月,已致双方超1.47万人死亡,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焦点。11月20日至21日,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访华。访问期间,中方同外长联合代表团就推动当前巴以冲突降温等问题深入沟通协调。

  在受访专家看来,外长联合代表团将中国作为国际斡旋的第一站,体现出对中国的高度信任和对中国所持公正立场的高度认可,凸显出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对中国在解决巴以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期许。此访中,中方为解决巴以冲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将推动各方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解决冲突的合力。

  从阵容来看,此番访华的外长联合代表团成员包括: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约旦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萨法迪、埃及外长舒克里、印度尼西亚外长蕾特诺、巴勒斯坦外长马立基、伊斯兰合作组织秘书长塔哈。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分析称,代表团级别高且成员颇具代表性。有巴以冲突的当事方巴勒斯坦政府代表,同时也有巴勒斯坦的邻国埃及和约旦,还有阿拉伯国家传统强国沙特。印尼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伊斯兰合作组织更是拥有57个成员国。

  “可以说,外长联合代表团派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阵容。这些外长、秘书长齐聚中国,同中方就巴以冲突问题进行磋商和探讨,体现出对中国的高度信任,显示出中国在相关问题上的重要性。”王晋说,这同时反映出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对尽快结束冲突、投身自身发展建设的普遍呼声。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对中国的信任有事实基础。长期以来,中国为维护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今年3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与伊朗这对曾经的“宿敌”实现和解,并于4月恢复外交关系。沙伊和解还在中东地区掀起一轮“和解潮”,推动也门、叙利亚和利比亚等热点问题降温。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表示,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访华,将有助于推动巴以冲突降温。在推动沙伊和解之后,中方再一次为中东和平而努力。外长联合代表团访问第一站就选在中国,凸显出对中方为解决巴以问题、实现公平正义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

  在受访专家看来,在推动实现巴以和平上,中方始终是行动派。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同有关各方开展密集沟通,为停火止暴奔走,为和平疾呼。

  今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埃及总理马德布利时强调,当务之急是尽快停火止战,避免冲突扩大甚至失控、造成严重人道主义危机。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巴以双方和平共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已同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外长、政要,包括联合国秘书长进行了广泛深入沟通。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访问埃及、卡塔尔、阿联酋、沙特、约旦等国,出席巴勒斯坦问题开罗和平峰会等,呼吁停火止战、避免冲突扩大。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国还推动出台了本轮巴以冲突以来首份安理会决议。

  “在世界大国中,中国是少数能够同时与巴以问题相关方保持密切沟通,展开斡旋对话的国家之一,且中国始终秉持公正立场,没有私心。”邹志强说,中国还正在担任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国,有意愿、有能力也有条件对巴以冲突进行斡旋。

  在此次会谈中,王毅就应对当前加沙危局、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再次表明中方主张。他表示,要切实遵守国际法特别是国际人道法。巴以冲突“解决之道是落实‘两国方案’”。中方呼吁尽快召开更具规模、更大范围、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

  受访专家表示,中方进一步为解决巴以冲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从呼吁停火止战,到推动各方遵守国际人道法,再到反复强调巴以问题的解决之道是落实“两国方案”,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逻辑一以贯之,那就是捍卫人道与和平,秉持公道和正义。

  王晋分析称,此次中方主张的亮点在于,再次提出中方反对任何针对巴平民的强迫流离失所和强制迁移,直面当下国际社会关切,同时中方强调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安理会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需要更具规模、更有实效的机制性保障,来保证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在巴以问题上的呼声得到尊重和关注。”

  “此次外长联合代表团访华取得的共识和成果,有助于促进各方更积极地参与到调停巴以冲突中来,推动国际社会形成更大共识,汇聚解决冲突的合力。”邹志强说。(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