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民族认同 共促民族复兴——2024年两岸关系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4-11-16 14:53:19 来源: sp20241116

  以“铸牢民族认同 共促民族复兴”为主题的2024年两岸关系研讨会近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约140位两岸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参加。与会人士围绕“‘台独史观’的谬误与危害”和“摒除‘台独史观’,守牢共同精神家园”两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他们大声疾呼:“台独史观”贻害无穷,必须正本清源。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两岸同胞走近走亲、携手推动祖国统一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仇开明在研讨会上表示,希望两岸同胞秉持大义、把握大势,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干涉,积极参与两岸交流合作,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携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台独”歪曲历史用心险恶

  将闽南语方言更名为“台湾台语”,妄称“中华民族论述是一个陷阱”“炎黄子孙只是中国古代传说”……近来,民进党当局在教育、文化等领域大肆鼓吹“台独史观”,图谋割裂两岸的历史联结和精神纽带,扭曲台湾年轻人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台独”分裂势力歪曲历史用心险恶,必须坚决予以反制。

  台湾历史学者、统一联盟党主席戚嘉林表示,所谓“台独史观”就是妖魔化大陆,制造台湾社会对大陆的历史仇恨以及对两岸统一后的恐惧感。“民进党当局推动的‘台独史观’建立在虚构和扭曲的历史叙述之上,旨在分裂国家、激发两岸的仇恨与对立。他们还以所谓‘重建原民史观’为名,削弱台湾社会对‘两岸血脉相连’的认知。”戚嘉林说,两岸应联手恢复历史真相,将正义的史观传播出去,揭示“台独史观”的虚伪和非正义,从根刨除“台独史观”论述的基础。

  “今天,许多台湾年轻人已不识孙中山、岳飞,搞不清历史年代顺序,把孔子视为外国人,这都是民进党大搞‘文化台独’‘去中国化’、建构‘台独史观’造成的恶果。”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表示,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然而,民进党长期以来搞“去中国化”无所不用其极,荼毒台湾年轻一代,让年轻人成为精神和文化上的无根浮萍,更煽动两岸敌意、破坏两岸和平,为台海形势紧张动荡种下祸根。

  坚决抵制“去中国化”逆流

  赖清德上台后,公然鼓噪建立所谓“台湾主体性的国家认同”,再三扬言要“改造台湾社会”“洗涤台湾人心”。对此,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刘相平表示,可以预见,赖清德当局必将利用“台独史观”进一步毒害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以形塑所谓“台独民意”,绑架和挟持台湾民众,为实现“台独”目标铤而走险。两岸同胞必须对此高度警惕,予以坚决反制。

  “不能让‘台独史观’持续‘独’化岛内民众”“应该让台湾年轻人了解未经篡改的历史,承继未经扭曲的正确史观”……研讨会上,两岸专家学者达成共识,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坚决抵制“去中国化”逆流。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认为,民进党当局从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加速“去中国化”、推进“台独史观”,导致台湾民众历史观的错位与混乱,台湾社会政治生态加速“绿化”,压缩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空间,危害重重。他呼吁两岸同胞要大力揭批“台独史观”的谬误,坚决反对“台独”。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副教授刘性仁表示,“台独史观”试图将台湾文化从中华文化中切割出去,煽动两岸对立对抗,加剧台海形势紧张动荡,对两岸关系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一些台湾同胞受到“去中国化”和“台独史观”毒害,在两岸关系性质和国家认同问题上出现认识偏差,这加剧了台湾社会的分化和族群之间的裂解,也给台湾社会带来巨大伤害。

  巩固两岸同胞共同历史记忆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历史真相不容篡改。只有破除“台独史观”,才能看清历史和未来。

  刘相平表示,对于“台独史观”的批判是政治议题,也是学术议题,纠正“台独史观”迫在眉睫。他建议,应以“中华民族史观”为主轴开展台湾史研究,从是否符合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角度,界定台湾史研究对象的性质。“要本着‘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求真求实精神,开展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为反制、遏止‘台独史观’提出针对性的概念。”刘相平说。

  台湾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蓝博洲建议,除了开展批判“台独史观”的理论研究和会议讨论,还要在岛内开展一系列实际行动,例如举办旨在对抗“台独史观”的历史展览,唤起公众对日据时期苦难历史的记忆,纠正台湾青年一代对于历史的错误认知。此外,两岸应形成反“独”统一战线,汇集各方面的力量,与“台独史观”的逆流作长期斗争,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万事莫如交流急。”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倪永杰认为,两岸各界应合力冲破“绿色”阻挠,加强交流交往,特别是开展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软交流”和沉浸式体验的“慢交流”,不断巩固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守护两岸文化根脉,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邪不压正,不管‘台独’分裂势力如何建构虚伪的‘台独史观’、搞‘去中国化’,都只是逆流、浊流,不得人心,只会失败。”倪永杰说。(本报记者 汪灵犀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