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之所需献智献力

发布时间:2024-11-15 02:51:22 来源: sp202411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超过八成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广大留学人员成为中国建设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如今,随着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各地引才脚步加快,越来越多的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前不久,欧美同学会大讲堂暨留学人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办,来自教育、科技、创新创业等领域的留学人员代表分享了自己回国后参与国家建设的奋斗历程。

 

  “始终觉得自己的根在中国”

  今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2024年浦江创新论坛上,“国际人类表型组论坛:表型组与精准医学专题论坛”作为首场论坛吸引了不少关注。

  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科学团队以发起“大科学计划”、推动“创新策源”和“范式变革”为使命,采用“分布式协同、工程化推进”新模式加快推进人类表型组大科学计划的各项先导研究,目前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田梅长期从事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工作,针对人类重大疾病的诊治难题,通过构建分子影像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疑难疾病的早期诊断效率和准确率。

  “转眼间,回国已经十三载。”座谈会上,田梅动情地说。

  留学期间,田梅以第一名的入学成绩成为日本医学泰斗远藤启吾教授的博士生,提前一年完成博士课程,此后在分子影像研究领域获得多个国际奖项。2005年、2007年,田梅两次回国参加欧美同学会活动,她说:“祖国建设发展,对人才的强烈渴求、对留学人员的热切期盼,深深震动了我,进一步激发了我加倍学习和工作,以更高水平的能力回报祖国的决心。”

  2011年,田梅决定放弃海外优渥的工作待遇回国发展,创建起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创新团队和国际化教育科研体系。也是在那一年,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华同样选择回国。彼时,他是知名跨国公司英伟达的高管,十几年的海外经历,让他愈发想要回到生于兹长于兹的土地。

  “当时虽然在事业上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觉得自己的根在中国。我意识到,只有把个人事业追求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张立华说。

  必须在决胜未来的关键技术领域有所建树

  去年11月,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她看来,中国现代的科技发展史,也是一部留学人员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历史。“以我所在的力学领域为例,钱学森先生师从冯·卡门教授,在力学领域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成就。周培源先生是加州理工的第一位中国博士,1952年在北大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这些在海外学成归来的爱国科学家们,是我国科技许多领域的重要先驱。”她说。

  段慧玲表示,在我国科技发展如今面临“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等挑战的背景下,作为留学归来的科技工作者,必须集世界智慧,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在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在决胜未来的“卡脖子”问题、关键技术领域上有所建树甚至独树一帜。

  “要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弯道超车的黄金时期。在人才培养上,要广聚天下英才,加大科技人才的自主培养。我们要抓住当前的关键‘窗口期’,充分发挥欧美同学会在延揽英才上的重要作用,吸引更多英才归国发展;此外,还要加速完善科技人才自主培养体系,逐步实现人才‘自立自强’,确保国家科技事业代代有人。”段慧玲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作为科学工作者和大学校长,他表示,要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出具有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的能够引领未来的创造性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广东欧美同学会会长,他将团结引领广东留学人员夯实思想根基,把握时代定位,服务中心大局,紧扣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问题和重点任务,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为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高松提到,广东是中国近代留学的发源地,容闳、詹天佑种下“留学报国”的种子。欧美同学会要充分发挥青年留学人员的作用,凝聚爱国共识,弘扬报国传统。他还表示,拓展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对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非常重要。

  “要敢于坐冷板凳,勇于十年磨一剑”

  2008年,留美海归袁玉宇决定回国创业,他创办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立足广州,面向全球,主攻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产品开发。

  在如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上,袁玉宇带领团队做了许多探索。创业初期,这一技术领域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经过十多年专注奋斗,袁玉宇团队在国内再生医学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的突破,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发展至今,袁玉宇创办的公司已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国内外专利申请360余项、获授权270余项,国际市场已布局海内外近9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近50万医生和患者,公司也于2021年7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回望来时路,袁玉宇说:“做好创新工作,要结合国家科技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抓重点而不是跟热点。要敢于面对质疑、要能够抵制诱惑,要敢于坐冷板凳,勇于十年磨一剑。”接下来,他与团队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霆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玉阳目前在江苏盐城创业发展,深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领域十多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已成长为覆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安全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高科技公司。

  沈玉阳还记得,在盐城创业的第一年,他就获得了省市创业资金支持,一路走来,在一系列政策帮助下,团队陆续引进了许多高层次科研人员。近年来的一揽子惠才政策也得以让更多优秀海归青年在国内、在江苏、在盐城扎根。他表示,将带领团队发挥好科技应用优势、深度集成优势、软硬件一体化优势,打造新型人工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圈,抢占科技应用领域新高地。

  “正是党和政府带领我们砥砺前行,才给了我事业腾飞的机遇。我们这代青年肩负重任,要奋力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跑出好成绩。”沈玉阳说。

(责编:李昉、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