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1 05:59:21 来源: sp20250111
近期,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启动,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编造不实信息、虚假夸大宣传、制造报考焦虑等方式实施诈骗。近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就公布了一起涉考招录诈骗案的细节,提醒考生和家长。
案件中,嫌疑人谎称自己有“门路”,能帮考分不够的孩子读大学,先后诈骗多名被害人数百万元。
去年2月,一名女子走进常州市武进公安分局马杭派出所报警称,她和丈夫李先生花钱托人给儿子李小某办进了大学。
民警了解到,近两年来,李先生一家被朋友强某以托关系帮孩子上大学,低价团购商品房等名义,先后骗取了400多万元。随后警方对强某进行了传唤审查。
经审查,强某是常州某建筑公司负责人,由于经营不善欠下了巨额债务,为还债他动起了歪脑筋,将目光瞄准李先生一家。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为了让李先生一家相信自己,强某竟不惜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强某鹏也伪装入学,成为骗局的一部分。
武进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陈斌:他对受害人说,他去帮他儿子做这个事情。受害人想,他总不至于坑自己的儿子,就把钱给了他,顺便自己也可以搭一个便车。
2021年,李小某和强某鹏参加高考,但成绩都没有达到学校招录的分数线。强某称,自己的朋友“有门路”,花点钱就可以内定某警官学院针对江苏的委培生名额,毕业之后还包分配。
武进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俞杭:(他声称)通过所谓点招委培的方式,招录到警官学院,而且还能够包分配工作,有正式的警察编制,他这样一说,受害人就非常动心。
紧接着,强某精心设计了诈骗的话术,他向李先生夫妇表示,委培生仅有一个名额,按计划他是打算留给自己儿子的,如果再争取一个名额,需要加塞花钱。
武进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陈斌:他一开始说名额已经好了,如果后来实在不行的话,可以强加塞一个名额,但强加塞一个名额的话,代价就比较大了,而且也比较困难。
强某一方面编造争取委培生名额的难度很大,一方面又对李先生一家夸下海口,说自己能搞定李小某的上学问题。李先生为此先后花费了60万元,终于帮自己的儿子拿到了所谓的名额。
谎称遭举报需在家自学 继续索要钱财
李先生原本以为60万元就搞定了自家孩子上大学的大问题,没想到事情并未就此结束,强某又先后以事情被人举报可能败露为由,向李先生一家继续索要钱财。
2021年8月底,强某鹏和李小某临出发去报到的当天,强某突然向大家宣布了一个“坏消息”。
武进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俞杭:(他声称) 首先要打点费用,打点了之后被相关人员举报,纪委又在查处,又要去打点,又再次去索要打点费用。
为了处理所谓举报的事,强某先后又问李先生要了37万余元的经费。直到2022年1月,强某称已经摆平此事,两个孩子可以继续上学,但是“因为当地疫情严重,这一学期需在家自学。”
武进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俞杭:他自己从网上打印了这些学校的入学通知,从网上购买了一些书籍,假装是学校让他们入学。又谎称因为疫情期间,小孩不能直接去学校报到。他利用信息对称差,又持续对受害人进行诈骗,在这期间强某又以宴请领导、拜年、托关系照顾孩子学业、交学费等诸多借口,从李先生那陆续诈骗了百万余元。
就这样,在强某的所谓“安排”下,两个孩子整个大一都“在家自学”。转眼又过了半年,两个孩子即将“升大二”,为了打消家人和李先生的顾虑,强某趁着暑假把两个孩子带到学校“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武进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陈斌:在学校门口拍了个照,他骗两个孩子说,你们两个不能进去,只能我进去。然后强某就到学校里面去转了一圈,出来之后他对两个孩子说,手续已经办得差不多了,然后就把两个孩子给带回去了。
收到强某发来的两个孩子在学校门口的照片,李先生夫妇不仅放了心,还十分感激强某的付出。
武进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俞杭:回家后强某在学校官网下载了一张转专业的表格,并称回传给校方后,即默认升为大二学生了。
直到2023年寒假,因无法再用“疫情”当借口让孩子在家自学,强某只得答应年后带着两个孩子去学校报到入学,可就在孩子们临行前一天,强某突然失踪了,而两个孩子在官网反复查询自己的学籍信息,却始终查无此人。此时,所有人恍然大悟,所谓高校的内定名额竟是一场弥天大谎。
相信可“花钱上大学” 多名考生家长被骗
强某的骗术不仅让受害人李先生一家信以为真,其间,还有其他受害人听闻花钱就可以搞定上大学的内部名额,也主动找到强某,要求为自己没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子女办理入学。
2022年,张先生一家通过强某的妻子了解到“运作入学”的事,先后转账70多万元,委托其帮女儿就读省内的一所高校。
武进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陈斌:因为强某的社交面比较广,之前的确帮过受害人的忙,受害人就认为强某关系多、熟人多、能力也比较强。在强某谎称为张先生的女儿托关系上大学的同时,李先生夫妇又陆续因强某虚构团购的低价房和运作升职又被骗了200多万元。
2023年6月28日,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伪造身份证件罪对强某提起公诉。 法院经审查查明,被告人强某虚构其可以通过走关系帮助被害人李先生的儿子和张先生的女儿录取相关高校,帮助被害人李先生提拔职务,又虚构优惠团购房屋的事实,长期多次骗取两名被害人的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472万余元。
另查明2019年期间,强某曾受他人请托,承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的三名子女入学,因不符合入学条件,强某指使他人伪造了该学区所属范围内的居民户口簿和房屋产权证,随后法官当庭作出判决。
教育部:高校招生录取 谨防上当受骗
教育部29日发布提示,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应从正式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一旦遇到谎称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情况,要保持清醒头脑并及时报警, 谨防上当受骗。
教育部提示,广大考生如果遇到以下四种情况要警惕。
一、收到“疑似作弊”短信,要警惕陷入骗局
高考后,有考生收到“某教育部门”或“某招生考试机构”等发来的短信,称在考场监控录像回放倒查中发现考生存在疑似作弊行为,将取消考生的高考成绩,并要求拨打短信中留下电话号码咨询确认。考生一旦回拨电话,可能被诱导点击网址链接或下载App,缴纳费用或保证金等,最终造成财产损失。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切勿轻信任何涉高考作弊违规的短信、电话,尤其不要轻易点开相关链接。
二、“内部渠道”不可取,“内部指标”不可信
2022年,周先生找到了对外宣称有门路拿到“军校内招名额”的贺某。之后,贺某以跑腿费、打点费等为由向周先生索取37.5万元。直至招生工作结束,周先生的女儿都没有被贺某所承诺的学校录取,而贺某则以考试成绩不够等理由搪塞推托并且拒绝退款。同年,某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刘某向考生家长宣称自己深耕多年,和国内许多知名艺术院校都有合作,可以帮助未在录取范围内的考生通过“计划内预留名额”进入这些艺术院校,先后骗取9名家长90余万元。
教育部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考生及家长要高度警惕此类“花钱能买大学名额”的诈骗信息,切勿上当受骗。
三、认清不同教育类型,切莫马虎“上错学”
有些考生高考分数达不到高校录取要求,被不法分子利用,交纳高额录取费、手续费等,入学之后方知上当受骗。甚至有的考生拿到毕业证书时才发现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教育部提醒,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除了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不同的招生类别,其入学条件不同,考生和家长务必要仔细辨别。
四、伪造录取通知书,擦亮眼睛看仔细
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发送相关录取短信,甚至伪造虚假招生网站,诱骗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银行账户。
教育部提醒,2024高考护航行动已协调有关互联网平台对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了权威标识。考生和家长应认准“官网”标识,通过官方发布、认证的网站确认录取信息,切勿打开来源不明的网站链接,切勿在未核实账号真伪的情况下轻易转账。(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