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固底盘:基础训练加快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24-11-21 15:46:58 来源: sp20241121

关键词:基础训练

一流的军队,必须有一流的训练;一流的训练,必须有一流的基础。

2023年,从塞外北国到南海之滨,从林海雪原到大漠戈壁,从内陆边陲到远洋大海,广大官兵挥戈沙场、厉兵秣马,加快组训模式创新,推进基础训练转型升级,座座军营涌动训练热潮。

进入新时代,习主席对基础训练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加强部队技战术基础训练”,强调“把每一个单兵、每一型装备、每一类作战要素训到位,夯实打胜仗能力基础”。

2023年6月,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在天津召开,为全军部队加快推进基础训练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随即,专长化任教、集约化组训、模拟化训练、标准化考核在各部队全面推开,我军新时代基础训练探索形成组训新模式。

胜战先胜于练兵,练兵首成于基础。今年以来,全军各级各部队将“四化”组训法融入日常,围绕强固底盘深入探索,在“专”上想办法、在“组”上下功夫、在“练”上做文章、在“考”上求实效,基础训练展现蓬勃发展大势,为制胜未来战争提供了坚实的能力底座。

回眸这一年,一支支教练团队飞速成长,一个个训练资源高效整合,一批批模拟训练器材投入使用,一场场实战化考核接续组织,以练兵成效回答胜战之问。

单个节点过硬,整个体系坚强。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坚信,今天我们在基础训练上倾注的每一分血汗和智慧,都正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打牢战斗力根基。

十二月十八日,第七十一集团军某旅组织刺杀训练。黄振宇摄

特稿·回眸

专长化任教

让专业的教练员教出专业的战斗员

一堂航理课,几多新看点——

在海军某部教室内,仅有12名飞行学员的课堂上,竟有5名不同专业的教员共同组织教学。置身其中的飞行学员们,如同打着追光的主角一般。这是海军某部探索“团队制”教学模式带来的全新景象。

“教练员是训练质效的总开关,教练员队伍素质直接影响基础训练的水平。”作为一个基础教学单位,该部过去主要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学员。虽然教员教学尽心尽力,但难免出现学员“年年都上一年级”的现象。今年以来,他们整合团队资源,探索创新由教官、学员、机关人员和保障骨干组成“团队”实施教学的全新模式,全程调控教学训练活动。

从“一对多”到“多对多”甚至“多对一”,从“师傅带徒弟”到团队全方位保障,海军某部对基础训练教学的探索,既是该部党委经年累月探索出的智慧结晶,也是全军各部队积极统筹优质教学力量资源的转型缩影。

作战需求的升级,对广大官兵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战场维度的延伸,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小特新”专业。近年来,“小特新”专业教练员不够用、能力素质不足,成为不少单位的普遍现象。

“把合成营的‘小特新’专业训练交给兵种营。”一场“头脑风暴”,解了某部组训的“燃眉之急”。“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每一个小专业都好比一个关键节点,无论哪个关键节点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该部领导有着很强的危机感。

在探索实践中,该部官兵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专业有大小之分,但无轻重之别。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必须把每一个单兵都训合格、每一型装备都训到位、每一类作战要素都训扎实。

“如果筛选本单位某一训练领域内最专业的官兵担任该课目的‘武教头’,那么每名受训人员都可享受到高水平的教学。”他们探索让带兵骨干分科教学、流水作业,改变了以往班长包揽本班全部训练课目的固有套路,真正实现各显所长、各尽所能。在该部最近一次专业考核中,某合成营侦察专业的优秀率提高了20%。

“团队制”教学、“小特新”专业分科受训……过去一年,统筹优质教学力量和资源的组训模式不间断地为各部队基础训练赋能,呈现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新气象。

将专业骨干力量“请进来”——第73集团军某旅科学确定教学力量资源统筹的层级,统筹使用优质训练资源,挑选在某一领域组训能力最强的官兵担任“首席教练员”,推动专业骨干人才跨分队任教,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让“小特新”专业人员“走出去”——第78集团军采取依托上级、整合本级、挖潜下级、借用外力等方式,共享“小特新”专业训练资源,辐射带动友邻单位战斗力提升,10余名爆破专业教练员为兄弟部队培养出一批批业务骨干。

用好军事职业教育平台——武警山西总队借助军事职业教育的海量资源,有效解决了本级基础训练教员短缺、训练质量效益有待提高的问题,积极搭平台、育人才、立机制,着力提高组训施教专业化水平,帮助官兵提升能力素质。

集约化组训

站在全军大棋盘上,训练管理的内核正悄然裂变

不久前,关于一块训练场地的使用权,终于有了解决的方案。

过去,这块训练场地只供某单位的基础课目训练使用。

如今,还是这块训练场上,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等单位官兵的身影轮番出现,兄弟部队工化专业分队也成为这里的常客。

一块训练场地使用方式的变化,折射出部队着眼成建制、全专业系统进行集约化组训的理念之变。

对比今昔,该旅领导感慨不已:“科学组训才能训出质量和效益,充分释放改革效能,提高训练与实战的耦合度,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

天空之上,相似的情形也在上演。

夜色如墨,某旅多名新飞行员驾机升空,开展跨昼夜飞行训练。在各种“敌情”干扰下,他们顺利完成一系列高难度飞行动作,实现预期训练目标。

以往组训时,单次只放飞实施同一训练课目的战机;今年以来,他们放开单场次训练“多闸口”,一次放飞实施不同训练课目的多架战机,将难易程度不等的训练课目按照“一场多域、一域多层”的方式同步推进,最大限度盘活训练资源。

“新的组训模式推行后,我们每名飞行员每周的训练时间增加了,飞行训练强度、密度大大加强。”该旅作训科科长介绍,对训练资源的优化管理和高效利用,让这批飞行员在更短时间内形成基本作战能力。“模块化组训方式,要‘突出专长、瞄准专项、分类专练’,形成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标准化的训练流程、生产线式的组训管理。”

过去一年的基础训练中,集约化组训成为全军官兵努力追寻的方向。

站在全军基础训练的大棋盘上,循着战机在空中划出的一道道尾迹云,记者欣喜地发现,训练场上一幕幕火热图景,让人心潮澎湃——

这一年,训练内容安排日益高效。统一训练计划,统一编写教案,统一检查考核,在科学高效的统筹中,我军各部队的专业训练时间、内容、人员、质量得到有效落实。

这一年,训练对象区分日益合理。新手全面普训、老手升级精训、漏训人员逐项补训、短板弱项重点强训……基础训练更加精细合理,越来越多的部队将受训对象区分专业类别、兵龄结构、素质基础,因人施训、分类组训、分级细训。训练场上所有官兵吃“大锅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这一年,训练资源使用日益整合。在某旅综合训练场,30余个专修训练场地分门别类、有序设置,200多个专业分级集约训练,训练落实率和成绩明显提高;在某训练基地,他们将场地分配精确到“米”,使用时间精确到“分”,最大限度提升演训场地使用效率。

“效益,是检验组训是否集约高效的重要标准。”一名指挥员一语道出集约化组训的内核。记者相信,随着越来越多部队在精细设计训练方案、精确统筹训练资源上进行深入实践探索,基础训练提质增效的步伐将越迈越大。

模拟化训练

“科技+”前方是一片战斗力生成的蓝海

一份密密麻麻的“训练进度表”,记录下某旅“尖刀连”的训练日常。如今,依托模拟训练中心,该连官兵在营区内就能完成多个课目的仿真训练。

以往,想展开这样的训练可谓“难上加难”——不仅要寻找合适的场地、环境,有时还要协调其他军兵种部队一同配合……

今年,情况大不相同——该旅坚持向科技要战斗力,主动“破局”,建成一座集多个课目模拟训练场及训练数据采集于一体的模拟训练中心。从模拟实操流程到模拟战场环境,从磨炼“肌肉记忆”到激活“战场联想”,官兵不出营区,就能真切感知实战化训练的声音、味道、触觉。

“让模拟训练这双‘新鞋’穿得更合脚,实战化训练的步子才能迈得更快。”某集团军领导表示,基础训练中的“科技+”,不应是简单的“数量+”“强度+”,而应是“效率+”“理念+”,更应是“维度+”“智慧+”,推动模拟化训练真正在实战意义上把“人的智能训练”和“人工智能训练”结合起来,在科技强训中转化为能力优势、作战优势。

“嗅”到战场的硝烟——在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刚结束一次日常训练的飞行员张晓琨回忆起第一次参加VR模拟空战训练的场景:“‘轰’的一声爆炸在耳边环绕,周围的光比太阳还耀眼。”这次模拟训练中,他和他的战机还遭到了对手的“导弹攻击”。张晓琨说:“模拟训练可以实现很多现实中实战化课目无法达成的训练条件,比如被敌导弹追击,这种体验只能在模拟训练中感受到。”

高效“对症开方”——“通过科技赋能,使训练从常规变‘智慧’,可以更快更准找出问题,实现官兵个人能力进阶突破。”空军某部与地方大学联合打造出一套智能系统,通过基础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战斗体能训练等多个功能分区,实现对官兵运动风险指数和运动能力指标的数字呈现。在这座智慧体能训练场里,官兵通过数据精准把脉,实现训练计划“对症开方”、因人而异。

追求更高效费比——在火箭军某团,参训人员利用人工智能设备,协同完成某型导弹测试训练,系统全程记录并对照标准流程和参数指标逐人总结评估,生成训练报告。在借助VR技术构建的训练场地里,官兵等效模拟实装操作,随机设置技术故障和战术特情,自行提高训练难度强度,降低了燃料消耗等训练成本,推动了基础训练转型升级。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全军各级指战员正努力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方法手段,运用更多前沿科技,不断为组训施训赋能。

标准化考核

实战化的风向标,催动考核迈向更高标准

“前方桥梁被毁,全连迅速涉水过河。”海军某部某连指导员一声令下,全连官兵还没到训练场,作战靴就已经湿透了。

以往,连队组织训练时,评价训练场好坏,关注更多的是场地是否平整开阔、是否利于训练展开。“是时候逼大家跳出训练的‘舒适区’了!”这一次,驻地发达的水系成为连队天然的战术训练场。

放眼全军,变化扑面而来:在火箭军某部,战斗体能训练更突出极限环境;在战略支援部队某部,战斗体能训练则更侧重结合专业特点;在联勤保障部队某部,输油管线专业战斗体能课目更多体现了任务特性……

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团地空导弹装退训练中,吊车手操作吊臂旋转90度后,将模拟物稳稳置于地面的一个指定圆圈内,分毫不差。连贯动作通过后,吊车手才有资格进入下一阶段训练课目考核。

今年以来,该团以军事训练大纲为依据,以比武竞赛及大项任务为载体,把导弹装退的操作环节逐条捋清,探索推开“三考三评”组训法:准入资格“先行考、逐项评”,协同操作“专项考、即时评”,整体流程“连贯考、综合评”。

挥正考核的“指挥棒”,才能立准基础训练的“风向标”。该团领导认识到,采取依托系统考核、基于数据考核和实战化综合考核的方式方法,才能考出部队真实训练水平,激发官兵高昂训练热情。

一年来,该团吊装号手培养周期缩短近一半,部队连续作战能力明显提高。今年6月,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上,该团某发射连“一号班”作为代表,进行了导弹装退训练交流展示。

考场连着战场,考核连着打仗。“考什么”决定了“训什么”,“怎么考”左右着“怎么训”。科学有效的考核、精准务实的评价,是检验基础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这一点,很多基层部队的官兵感受更深、体会更多——

东部战区陆军某旅演训场上,红蓝双方激烈对抗,考评人员根据官兵动态实时进行评分;“中军帐”内,考评组结合战场数据库、兵棋推演等辅助系统,对指挥员决策情况进行综合打分。他们严把实战标准施训组考,严把训练考评“刻度尺”。

“考核场刮什么风,训练场就下什么雨。”一名旅领导道出了考核对训练的激励促进作用。新的一年,规范考核标准、灵活多样施考,将成为更多部队组训的共识,进一步促进战斗力建设厚积薄发、节节攀升。

寄语·展望

越是实战化,训练越要打好基础。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练强基础训练课目,才能全面夯实战斗力建设根基。新的一年,我们要以更新的视角聚焦发展,以更有力的举措创新突破,加快实现基础训练转型升级,支撑部队战斗力实现新的跃升。

——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 石宝强

考场环境贴近战场环境,考核标准紧跟实战标准。在未来的考核中,我们要针对不同专业课目、不同类别人员分层级、分批次组织训练考核,确保做到考核流程标准化、成绩评判规范化、训练评估数据化,真正使官兵测一次、升一级,考一次、进一步。

——南部战区海军某旅 王 伟

信息赋能的时代,只有利用科技不断推动基础训练创新,才能应对战场之变。在新年度训练中,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研究前沿科学技术,利用科技手段解决训练一线实际问题,全面提升和锤炼打赢能力。

——东部战区空军某旅 赵鸿操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新的一年,我们将从计划调控、训练质效入手,做好训练内容、时间、方法、条件的优化匹配,努力探索精细抓训管训的方法路子,多措并举提高部队基础训练水平,实现战斗力建设“换挡提速”。

——武警西安支队某中队 杨超凡

(记者 高立英 宋子洵 岳雨彤 特约记者 吴 旭)

(责编:彭静、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