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探索戏剧创作新方式

发布时间:2024-11-30 12:19:12 来源: sp20241130

“我希望将京剧的训练元素与西方戏剧创作方法进行结合,向海外的观众讲述中国的传统故事。”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戏剧与文学表演专业硕士生熊晨雨说道。

融合东西方文化元素,用现代视角改编或演绎中国传统故事和历史成为一些海外戏剧人的创作手法。

在今年的毕业演出上,熊晨雨以《牡丹亭》中的“寻梦”为灵感进行现代化改编。剧目融合了京剧的程式化表演和西方的形体戏剧,并以传统戏曲中写意化的舞台布置来呈现不同的时空。

“让西方观众理解中国传统故事还是比较难的,语言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因此我选择用肢体表演的方式来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熊晨雨说,京剧和西方的形体戏剧都注重肢体动作的表达,并善用象征手法。熟悉西方形体戏剧的观众能通过相似的表演方式理解戏剧内容。

手势是东西方戏剧表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包含梅派“53式兰花指”在内的手势既能状物又能表意。西方的形体戏剧也强调运用手势来塑造人物和故事情景。在此次的创作中,熊晨雨强调了手部动作,并运用了水袖、长绸等戏曲元素。这些饱含东方韵味的身段和肢体表现力让观众折服。

“目前,不少西方的表演艺术家正在探索融合不同戏剧文化,以创新表演体系。演出后,我的导师希望我可以在英国开设工作坊,为当地的戏剧工作者提供京剧程式化的训练。”熊晨雨说,京剧注重对演员身体控制力的训练,从步伐、姿势到眼神都有严格的训练方法。西方的形体戏剧工作者希望融合这些训练技巧,丰富动作含义,增强演员的舞台表现力。这也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路径。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治疗专业硕士生、音乐剧《唐人街木匠》制作人兼扬琴演奏者刘冰瑶认为,面向海外观众讲述中华文化时,创作者们可以尝试从与当地历史文化相关的角度选择题材,并在叙述方式上加入现代化元素。

据刘冰瑶讲述,《唐人街木匠》的灵感来源于一部关于澳大利亚华人木匠的纪录片。故事围绕20世纪初受压迫的华人木匠展开。

“我的朋友李俊彬是马来西亚华人。他在看到纪录片后深有共鸣,于是便希望制作一部音乐剧讲述这段历史,展现来自广东的华人移民群体的家庭观和坚韧精神,以及新老移民面对不公和歧视时的态度。”刘冰瑶说,与当地历史直接相关的故事更容易让观众进入剧情,也能激发他们以不同视角解读历史的兴趣,并从中体会其他民族的文化观念和习俗。

在音乐的制作上,刘冰瑶和朋友们将扬琴、笛子与吉他相结合,并加入说唱元素。在她看来,糅合不同乐器的声音特质、融合中西曲风可以为海外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不少音乐家正在寻求类似的跨界合作,比如,华人二胡演奏家与澳大利亚弦乐四重奏乐队合作、古筝演奏者与管乐队的合作等。

“与西方元素的融合并非改变了中华文化的特质,而是以一种贴合受众文化习惯的方式讲述我们的故事。这同时也是对创作者能力的考验。我们还将继续学习和探索。”刘冰瑶说。

(来源:中新网)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