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0:59:54 来源: sp20241125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6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转型升级持续。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1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的来看,5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有所回升,新动能较快成长。
前5个月进出口累计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从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看,5月份,在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改善、‘五一’假期等因素带动下,服务业、消费和进出口都有所回升,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刘爱华在发布会上表示。
生产供给稳步增加。从粮食生产看,全国夏收进展顺利,今年大部分地区光温水匹配比较好,夏粮有望再获丰收。从工业看,工业保持较快增长,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九成地区、八成行业、近六成产品实现同比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7.5%,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继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市场需求稳中有升。1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作用下,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加快,拉动效应大,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2.8%。从外贸看,进出口增速加快,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前5个月,进出口累计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态势明显,新质生产力继续培育壮大,转型升级态势向好。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增势良好。5月份,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0%,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9.7%。
刘爱华表示,下一步,要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统筹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力促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5月份社零总额增速创近期新高
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1%,是近期的新高。
刘爱华表示,5月份,从数据表现来看,在“五一”假期、“6·18”网购促销提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综合作用下,市场销售有所加快。
商品消费尤其是升级类的商品销售有所加快。5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6%,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统计的18个商品类别中,有13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回升。
服务消费较快增长。1至5月,在假期出行比较活跃的因素推动下,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9%,增速快于同期商品零售额4.4个百分点。出行文旅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也带动了餐饮收入的增长,1至5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8.4%。
网络消费占比稳步提升,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保持快速增长,带动线上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1至5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比1至4月加快0.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7%,比1至4月提高0.8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总体上来看持续呈现恢复向好的态势,这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体现,同时也是经济内生动能持续恢复、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的结果。”刘爱华指出,展望下阶段,尽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待进一步提升,但是支持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比较多,这些有利因素将会支撑下一阶段的消费市场继续加快恢复。
世行等国际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近期,相当多的国际机构、国际组织都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期,比如世界银行近期上调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4.8%,比上期的预测值高出0.3个百分点。刘爱华认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生产需求、政策支撑等因素分析,经济有望继续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
从生产看,创新的动能不断培育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融合,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也不断提升。同时,新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较快增长,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今年以来,文旅等服务消费需求保持活跃,市场销售不断扩容提质,根据相关部门数据,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国内游客的出游总花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随着促消费政策的落实落细和消费场景的创新拓展,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
宏观政策的效力也在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密集出台和落实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为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对工业、投资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在最近两个月的数据中都有所体现。此外,一些政策的出台实施时间还比较短,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落地落细,相关政策效能还将进一步释放,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董蓓)
(责编:罗知之、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