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灵长类20多万年前为何绝灭?中外科学家联手破解谜团

发布时间:2024-06-10 06:12:02 来源: sp20240610

   中新网 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多万年前,当地球上其他类人猿物种都在生生不息时,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步氏巨猿却走向了绝灭?这个人类的远亲、猩猩的近亲为何绝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未解之谜。

  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并联手澳大利亚、美国科研同行的跨学科国际合作团队,通过持续多年野外考察发掘,结合步氏巨猿首次发现和命名近90年来在中国广西洞穴中发现和积累的化石材料,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分析,最新破解了步氏巨猿的绝灭之谜——在29.5万-21.5万年前,正是对摄食行为和食物偏好的执着导致步氏巨猿在面对环境改变时显得脆弱无比,并锁定了其走向绝灭的命运。

步氏巨猿生活场景复原图(Garcia / Joannes-Boyau 绘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这项古生物领域重要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1月11日凌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线发表,将为人们理解过去及将来灵长类动物的生存韧性以及其他大型动物的命运提供新的启示。

  灵长之最:身高体重分别可达3米300公斤

  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颖奇研究员介绍说,230万年至20多万年前,步氏巨猿曾经成群结队地漫步于中国南方的喀斯特地区,其直立身高可以达到3米,体重最大可以达到300公斤,是地球上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作为人类的“远房亲戚”,步氏巨猿在人类到达该地区之前就已经绝灭了,迄今只有近2000颗牙齿和4件不完整下颌的化石能够证明它们曾经的存在。

张颖奇研究员介绍团队这次破解步氏巨猿绝灭之谜的研究成果。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

  他指出,“步氏巨猿的绝灭在古人类学中多少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当时生存于同一地区的其他灵长类可以适应环境并生生不息,貌似强大无比的类人猿步氏巨猿怎么就走向绝灭了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令人敬而远之的悬案。虽然此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新在该地区开展了10多年的系统调查并搜集到更多步氏巨猿的化石证据,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测年和年代区间明确的古环境分析,步氏巨猿绝灭的原因仍然成谜。

  前因后果:多学科综合研究助力全方位展现

  真正解开步氏巨猿绝灭之谜的多重决定性证据,来自一项错综复杂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张颖奇表示,为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信息,研究团队2015年起在中国广西调查了数百处洞穴化石地点并从中选取22处进行样品采集,包括11处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和11处时代较晚未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将6种独立的测年技术应用于含化石堆积物和化石本身,总共获得157个放射测量测年结果。这些年代数据与孢粉、哺乳动物群以及牙齿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微磨痕等8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相结合,全方位展现出步氏巨猿绝灭的前因后果。

用于这次破解步氏巨猿绝灭之谜研究的步氏巨猿下颌化石材料。 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摄

  在本项研究的庞大数据集中,测年结果是起点和基石,这是因为呈现某一物种绝灭的确切原因,首先必须确定该物种从化石记录中消失的确切时间,才能有一个目标明确的时间框架并在此框架下进行古环境分析和摄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