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22:23:58 来源: sp20241223
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首期工作培训班6月3日在国家图书馆开班。该计划是由国家图书馆和全国13家省级图书馆合作实施的口头传统文献资源共建项目。
此次培训班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等学术机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民族代表和一线工作团队代表将进行案例解析和交流分享。来自13家省级图书馆和合作机构的9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开班仪式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指出,对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的记录与典藏,不仅是图书馆赓续历史、传承文脉职责的体现,更是图书馆智慧化升级转型的创新实践。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开辟的业务路径、建设的新型资源,都将助力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升级迈出新的一步。
本次培训班将针对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后续资源建设中需掌握的工作方法,进行包括“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概述”“口述史访谈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记录”“口头传统相关文献的搜集”“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调研方案与建设规范要点解析”等内容的深入讲解。同时,将邀请普米族、裕固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讲授“口头传统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另外,还将邀请甘肃省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的相关负责人就前期调研工作中所取得的工作经验进行专题交流分享。
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是对以民族语言和方言为载体,以各种民俗节庆活动为应用场合,以各种艺术形态为表现形式的口头传统进行系统性地记录与典藏的工作,其目的是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保存,对中华各民族的集体记忆进行传承。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于2018年开始在云南省进行试点,202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国家图书馆与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的13个省份的省级图书馆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该计划在相关省份的落地实施,让中华各民族所共同拥有的集体记忆得以保存,让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国家图书馆自2012年开始实施中国记忆项目,2014年设立中国记忆项目中心。中心成立10年来,开展了大量口述文献、影音文献的抢救性建设工作,并于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开展了图书馆界人物口述史和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资源的共建共享。未来,中国记忆项目还将推出更多的记忆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国家图书馆将和全国图书馆界开展长期合作,携手推进中华民族共同记忆的永久保存与永续传承。
(责编:王仁宏、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