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8:29:30 来源: sp20241221
日前,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办,加强农业领域新技术、新品种的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都必须要打造好农业“芯片”。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近年来,不少地方十分重视种子繁育工作,坚持育繁推一体化促进优种研发,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在山东寿光,作为国家级蔬菜种业创新基地,当地通过常年自主研发试验、多品种繁育、市场化推广等一体化体系,不断促进蔬菜良种优化升级,全方位打造蔬菜产业“中国芯”。在山东德州天衢新区抬头寺镇,多家种业公司深耕种业几十年,逐渐形成良种繁育、质量监测、市场营销、种子加工冷藏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当前,随着世界种业进入智能设计育种时代,我国生物育种创新发展面临许多挑战,仍需持续发力,通过促进相关行业和种业企业深入高效发展,加快种业追赶的脚步。
加大种子企业一体化与配套设施政策扶持力度。对“育繁推服”一体化的种子企业,要在政策支持、金融保险、科研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一方面,强化支持种子企业生产、加工、包衣、包装、储藏、晾晒、运输、检验等一体化研发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加强育种及良种繁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种业综合生产能力。
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资金与人才投入机制。在资金投入上,统筹国家、省、市各级支持现代种业发展资金,设立专项种业研发基金,拓宽支持渠道;加大各级政府部门对种子产业集群、研发聚集区、试验基地等项目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注重引入和培育社会力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市场力量投入种业生产、研发、试验、物流等科技产业。在人才投入上,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现代种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推荐专家到公司担任技术顾问,为公司培训种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开展种子引进、育种、繁育、试验、示范、推广的技术指导。
构建“科技—组织—金融—政策”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种业”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并完善种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生产、研发、加工等环节给良种研发繁育及试验基地全面专业化的服务支持,促进良种各类基地建设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种子生产经营政策性保险和风险基金制度,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机制,逐步打造一批良种研发能力强、市场认可度高、市场营销网络健全、“育繁推服”一体化服务到位和“产加销”融合发展能力强的现代种业集团,培养一批种子企业家队伍。
(责编:郝帅、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