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5:50:13 来源: sp20241201
当前正是农资购买高峰期,农资供应是否充足,决定着作物生长的“成色”。应严格整治不合格产品,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权益,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提供支撑。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当前正是农资购买高峰期,“忽悠团”进村兜售化肥、网络越区违规售种等问题较为突出。
“忽悠团”常常利用群众喜爱低价产品的心理,以技术培训、赠送礼品、厂家让利等为噱头召集农户聆听“讲座”,骗取农户信任,销售伪劣农资。然而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不同的种子有不同的种植生态适宜区。部分不法商家为了牟利,片面夸大品种优势,故意隐瞒适宜种植区等信息。农民当下无法鉴别种子、肥料和农药等农资的真伪,使用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上当受骗,但已于事无补,造成损失。
为防止“忽悠团”等不法行为伤害农民利益,近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等7部门在京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2024年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强用好部门协调机制,及时开展形势分析、信息通报、会商研判、联合督办等工作。同时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构建跨区域联动机制,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的打击力度。
针对近期出现的网络商户越区售种、虚假宣传等新情况,应压实平台责任,督促平台开展自查整顿,严防品种虚假宣传和越区推广销售。鼓励各地组织开展网络售种专项检查,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重点核查网络售种许可资质、经营备案、标签标识和销售区域等情况。及时梳理、汇总和移交检查发现的问题线索,督促网络平台采取警示、暂停或终止服务等措施,有力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忽悠团”为逃避监管,往往选择比较偏远的乡镇或两省、两县交界处流窜作案,同时越区售种也多在互联网上进行,跟踪打击困难。因此要积极做好宣传教育,持续推进农资打假宣传下乡进村。线上宣传方面,可以用好微信群、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以通俗的语言、直观的画面,向农民推送农资购买知识、风险提示信息和假劣农资典型案例。线下宣传方面,要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公开农资典型案件,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多种宣传手段相结合,壮大农资打假声势,让打假护农理念广为人知、深入人心。
还要把基层干部群众发动起来,发挥乡村基层组织“观察员”“吹哨人”作用。引导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村级协管员等提高警惕性,主动发现、及时报告“忽悠团”行踪。各省可公开举报电话,用好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让“忽悠团”无处藏身。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必须确保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农资供应是否充足,决定着作物生长的“成色”。应严格整治不合格产品,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权益,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提供支撑。(经济日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