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4:36:57 来源: sp20241122
东部战区海军某勤务保障队官兵牵手合影。刘毅摄
东部战区海军某勤务保障队进行军体拳训练。刘毅摄
东部战区海军某勤务保障队炊事班战士们包饺子。韩善贵摄
“穿上军装,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戴上下士军衔肩章的那一刻,林政激动不已。
那年,高考失利后,林政选择报名参军。体检、政治考核顺利通过,没想到在役前教育训练考核中,他因体能不及格被淘汰。林政没有放弃,经过半年的强化训练,他终于圆梦,成为春季入伍新兵。入伍后,林政满怀憧憬:“当一名优秀士兵,考上军校。”
然而,去年军考,他再度与梦想失之交臂。林政有些不知所措,感觉那些曾经支撑自己熬过黑夜的力量,瞬间被抽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林政情绪低落。
“梦想之所以被称为梦想,是因为它能照亮前进的方向。”为了让林政重拾信心,中士王达翻开勤务保障队“青春相册”,讲述起照片背后官兵的励志故事。看着一个个不懈奋斗的身影,林政的心底升腾起一个强烈又坚定的想法:让自己的成长故事也载入相册。今年,林政顺利通过军士选晋考核,晋升为下士。如今,林政有了新目标:成为一名班长,带出更多优秀的兵。
“穿上军装,书写不一样的青春。”这是勤务保障队官兵的心声。作为二次入伍士兵,下士张瑞成曾彷徨过。
2017年,由于没能通过选晋考核,在海军潜艇部队度过2年军旅生涯的张瑞成抱憾退伍。
回到地方,张瑞成成为一名消防员。闲暇时,他魂牵梦绕的仍然是深爱的军营。张瑞成始终记得:第一次走进潜艇内部;第一次跟随潜艇出海;第一次在战位上值班……
1年后,张瑞成决定给自己一次重新出发的机会。再次走进军营,张瑞成成为一名勤务保障兵。
器材申领、上报材料、装备巡查……张瑞成的日常工作平凡又琐碎,但在他看来:“我的岗位没有征战深蓝的热血澎湃,但有为战舰保驾护航的无悔守望。”
“努力拼一把,不给自己的青春留遗憾”
看着照片中加速奔跑的自己,上等兵韩善贵仿佛又听到了班长的喊声:“跟紧,不要掉队!”
刚来到勤务保障队时,韩善贵的体能素质并不好。第一次3公里训练,还没跑一半,他就感觉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两条腿如同灌了铅,在战友的帮助下勉强完成了训练。训练结束后,韩善贵瘫坐在地上,像霜打的茄子,怎么也提不起劲。
班长张治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韩善贵走出低谷,那段时间,张治军一边耐心开导,一边讲述战友们的励志故事。韩善贵内心升腾起一股力量——“努力拼一把,不给自己的青春留遗憾。”
清晨,一阵清脆的哨声,唤醒了沉睡的营房。韩善贵早已整理好内务,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天。
随后1个月的强化训练,张治军制订了详细的帮带计划。每次训练,张治军都会记下韩善贵的训练数据,帮助他进行比对分析,通过科学组训稳步提升韩善贵的成绩。量变终于引起质变。不懈努力换来了韩善贵体能素质的明显提升,在随后的3公里考核中,他成功跻身全队前8名。
“成功并非遥不可及,唯有努力才能赢得胜利。”在笔记本扉页上,韩善贵写下了这样的奋斗感言。
步履不停,勤务保障队的每名官兵,都在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努力向前奔跑。那一次,得知队里推荐自己参加大队组织的演讲比赛,二级上士徐伟既兴奋又忐忑:“大队高手如云,我能行吗?”
他一遍遍地对着镜子练手势,一遍遍推敲打磨修改演讲稿。最终,徐伟一举夺冠。站在领奖台上,面对战友们的热烈掌声,徐伟感慨地说:“为了荣誉,付出再多努力都是值得的。”
“没有躺出来的辉煌,只有奋斗出来的精彩。”谈及获奖,徐伟说,“我想把勤务保障队的正能量传递下去,把我们的青春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虽然守在岸边,但我们心中有海”
军港码头上,汽笛声响起,舰船解缆起航,向着深蓝加速挺进。每次完成舰船出海前的监测任务,中士王达都会目送舰船驶向深蓝。
王达曾是舰船上的一名操舵兵。由于工作需要,他被调整到勤务保障队担任监测员。站在码头上,王达望着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再次出航,失落感如潮水般袭来。到了晚上,那浩瀚壮阔、浪涛腾跃的大海,常常闯进他的梦里。
“有一种奉献,叫默默守望。”王达的老班长,也是从舰船调整到勤务保障队的。在老班长的开导下,王达渐渐理解了守护舰船远航的意义。
转型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看到“油液化验”“振动测量”这些之前从未听过的专业术语,王达一下子傻了眼。第一次参加上级组织的监测专业考核,他排在后几名。
学技术、练操作、上任务……在老班长的帮带下,王达的专业能力进步很快,在监测专业比武中取得个人单项第二名的好成绩。那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迎着夕阳洒下的余晖,王达从码头走向岸边的营区。已经成长为监测班班长的他,正带着战友们一起书写新的奋斗故事。
除了日常监测专业工作,作为大队代表,王达在上级组织的党史知识竞赛中获得冠军。会拍摄剪辑视频的他,为勤务保障队拍摄的第一部微视频,在媒体发表……
“王班长虽然来队里时间短,但他刻苦好学、素质全面,是我学习的榜样。”下士刘毅十分敬佩王达。作为微视频里的主角,刘毅萌生出学拍摄的想法。那年,他主动申请担任勤务保障队兼职新闻报道员。打开电脑,一张张电子照片出现在屏幕上,这些都是刘毅两年多来的成果。
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时光会让人满载而归。看着战友们的笑容,刘毅突然想到,等自己离开军营时,会把最后一张照片定格在哪里呢?这一刻,他更理解这些照片对战友有多么重要。
在勤务保障队,兴趣小组被以“海”字命名。刘毅牵头的摄影小组取名“海风照相馆”,中士翟俊伟领衔的文艺小组被称为“海浪文艺队”。他们说:“虽然守在岸边,但我们心中有海。”
那年,恰逢上级组织颁奖晚会,需要勤务保障队出节目。翟俊伟和刘毅一合计,申请由“海风照相馆”和“海浪文艺队”联合承办。从节目构思、表演技巧,再到语言逻辑,他们反复推敲,将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写成剧本,编排成情景剧《奋斗的样子》。
晚会当天,勤务保障队的节目压轴登场,演出赢得雷鸣般的掌声。
那晚,刘毅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当热爱成为习惯,让人抵达远方的,是一次次勇于尝试、自我突破。”
“在青春年华里奋斗,担起属于我的使命”
走上勤务保障队“迎新兵故事分享会”的讲台,看着台下朝气蓬勃的新战友,中士杨宗华想起了自己的新兵往事。对他而言,那是一段在迷茫中沉淀自己、在变化中认识自己、在挑战中突破自己的军旅记忆。
2018年,刚入伍的杨宗华被分到勤务保障队。初来乍到,他总是比同年兵“慢半拍”,业务能力一直没有太大长进。渐渐地,杨宗华内心有些失落。
见此情景,班长语重心长地对杨宗华说:“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走得慢不要紧,只要敢于迈开步子,一直向前走,就没有抵达不了的目标。”
在班长鼓励下,杨宗华主动请缨去外单位学习相关业务。杨宗华格外珍惜这次培训机会,白天他跟着老师傅请教操作技巧、苦练操作本领,晚上又加班加点地学习专业理论、扫除知识盲点。日复一日地刻苦学习,杨宗华的专业水平明显提高,老师傅也对这位徒弟称赞有加。
学成归来,杨宗华的进步让战友们刮目相看。入伍第三年,杨宗华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顺利通过考核,成为勤务保障队成立后第一位获得装备监测中级证书的士兵。
“为舰船‘把脉问诊’,我们保障的不仅是舰船航行安全,更是战斗力的提升。”在杨宗华看来,虽然做的是保障工作,但他们的战位很神圣:“勤务保障队就像一座时钟,要想让时钟齿轮正常运转,每个零件都必须严丝合缝。”
在炊事员的岗位上,中士田雨一干就是8年。在他看来:“既然来当兵,三尺灶台也是战场。”
这名体型健硕、踏实肯干的山东小伙,入伍之初就给自己写下了朴实无华的座右铭:“做好自己能做的。”为了提高炊事水平,田雨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潜心钻研菜谱。每次饭后,他都会主动与战友交流,哪道菜做得好,哪道菜还欠火候。
时间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田雨如今厨艺精湛,从只会简单地炒菜、焖饭、蒸馒头,到现在已经可以独自掌勺做出一桌佳肴。
有一年,田雨被选派外出学习厨艺。学成归来,他为战友创新改善食谱,想方设法满足战友的口味需要。他说:“做好自己能做的,勤务保障队才会更好。”
即使不在舞台中央,也要努力闪光。这些身居幕后、守望深蓝的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官兵的使命担当。这些年,勤务保障队官兵在成长中交出一份合格的青春答卷。
“在青春年华里奋斗,担起属于我的使命。”大家坚信,每一次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份付出都会有收获。所有的坚守,终将闪耀。(高德政)
(责编:陈羽、任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