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月背近4斤土,拼了!

发布时间:2024-11-23 02:54:09 来源: sp20241123

原标题:为了月背近4斤土,拼了!

6月25日下午2时许,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终于迎回了自己牵挂53天的“六姑娘”——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嫦娥六号探测器。

定位、搜索、检查状态……返回器工作正常,任务圆满成功,胡浩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虽然嫦娥六号如期从月背带回近4斤土,这几天胡浩依然在奔波中:护送返回器回京并开舱“取宝”、部署安排轨道器后续拓展实验、见证月背样品开启科学研究……忙碌间隙,他第一次向新华社记者聊起嫦娥六号不为人知的故事。

“六姑娘”将带来新知

“嫦娥六号任务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复杂的深空探测任务,飞控事件多、环节紧凑、控制过程复杂。”胡浩说,“六姑娘”采用智能快速采样技术,实际工作效率相较“五姑娘”提升了30%左右。根据着陆区地质情况和钻取作业情况,最终钻取采样深度达到了1.1米。

返回器着陆精度体现着任务的技术控制水平。嫦娥六号返回器的落点预报精度十几米、开伞点精度200多米、落地精度16公里,高质量完成回家最后一步。

嫦娥六号搭载的4台国际科学载荷,此行也收获颇丰。其中法国氡气探测仪传回科学数据158M,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传回科学数据3.9M,这两个项目都进入了后期数据处理和论文发表的准备阶段;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相当于在月球上“钉了一枚钉子”,有利于今后在月球开展任务时标定位置。

“‘六姑娘’的国际合作也超出预期,提升了我们在月球探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与搭载载荷国家的友好交往。”胡浩说。

“把方案做到极致”,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3年多来,胡浩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适配和优化设计,实现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三大技术突破,使嫦娥六号任务成为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

最大的悬念是能否准确降落到月背预定区域。月球的图精度较低,最高分辨率仅能达两米左右,而且由于月背没有实时图像数据,仅能依靠遥测数据进行判断。

采样环节则像“开盲盒”。由于事先无法判断月表下的状态,必须设计钻取和表取作为“相互备份”。万一钻取不行,挪动位置的代价很大,就要通过表取来“保底”。

“我们把方案做到极致,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就算中继星失灵,嫦娥六号依然可以自主开展采样、起飞。”胡浩说着,打了一个手势,干净利落、绝无冗余。

一路陪伴“嫦娥”长大,“航天人已投入新的战斗”

2007年,以地球轨道卫星为基础研制的嫦娥一号探测器仅重2.35吨;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将超过8吨重的探测器送上月球。17年来,中国探测器进入空间的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坚定信念,才能十年磨剑,向一个共同的梦想迈进;保持信心,才能在不断面对新的挑战时迎难而上、实现突破;相互信任,才能在复杂的大系统工程中统一步调、协同攻坚;言而有信,才能让国内外相关单位愿意与我们开展合作。”

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2035年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证明,中国人设计的这条往返月球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胡浩的语气,自信又果决,“航天人已投入新的战斗!” (记者温竞华 宋晨)据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