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交流合作 促进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24 04:29:38 来源: sp20241124

  位于湖北武汉江岸区的巴公房子外景。   人民视觉

  在陕西渭南,华山西峰观光大索道为游客游览提供方便。   人民视觉

  在江西樟树,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成员到仁和集团体验中医药文化。   张 成摄(人民视觉)

  西凤集团自动包装车间机器人进行封装作业。   马愉翔摄(人民视觉)

  陕西西安奥体中心外景。   朱军强摄(人民视觉)

  湖北武汉——

  保护“万里茶道”历史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强郁文

  3个世纪前,来自中国南方山岭的一缕茶香,飘过江河、穿越草原,抵达中亚和欧洲。这条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被称作“万里茶道”,它见证了文化交融和商贸流通的历史。近日,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来到享有“东方茶港”美誉的湖北武汉。

  圆顶红墙,树影婆娑,拾级而上,雕花的楼梯刻满了时光痕迹。在位于武汉江岸区黎黄陂路的巴公房子,许多市民游客正拍照打卡。

  “巴公房子由当时的俄国茶商兴建,迄今已有110多年历史。”武汉城市风貌资产管理集团总经理田进介绍,“去年我们完成对公寓的修缮,将其改造为巴公邸酒店,一楼的商业空间已引进多个潮流业态入驻。”

  作为近代中国重要的茶叶对外贸易集散地,武汉在“万里茶道”上具有枢纽地位,保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宋庆龄居住过的汉口华俄道胜银行曾长期为中俄茶叶贸易提供金融服务,现被改建为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近代茶叶对外贸易的海关办公场所江汉关大楼,如今是每年迎来数十万游客的江汉关博物馆……

  2019年3月,“万里茶道”被正式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湖北省和武汉市被推举为联合申遗的牵头省份和牵头城市。目前,武汉市“万里茶道”遗产点保护级别不断提升,已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既完好地保存了老建筑,又对其重新赋予商业活力,武汉让‘万里茶道’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了生机。”尼泊尔新闻网杂志编辑西塔拉姆·巴拉尔说,“未来,湖北武汉‘东方茶港’的名片必将更加闪亮。”

  

  陕西渭南——

  为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开拓新通道

  本报记者  喻思南

  “这里的水果非常美味,进入我们国家一定很受欢迎。”前不久,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来到陕西渭南,在渭南乡村振兴成果展示中心,乌兹别克斯坦《人民言论报》国际问题评论员阿卜杜瓦利·赛卜纳扎罗夫品尝、了解当地品种丰富的水果后,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享誉盛名的粮、棉外,白水苹果、蒲城酥梨、大荔冬枣、富平柿饼,这些产自渭南的特色水果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渭南市农投集团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通过与中亚国家相关方面在平台建设、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领域加强合作,为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开拓新通道。

  今年,在乌兹别克斯坦举办的2023“一带一路”陕西特色商品展览会上,渭南市农投集团携渭南特色农产品和非遗产品参展,并与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1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探索拓展苹果、梨、杂粮等产品的出口业务。

  走进潼关县城关街道顺丰社区软籽石榴产业园,一排排果树旺盛生长。欧亚传媒集团总编辑叶莲娜·波波科娃剥开一个刚采摘的石榴细细品尝。波波科娃说:“石榴吃起来特别新鲜,很甜很饱满。”软籽石榴产业园建于2018年,是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帮扶项目,建成面积320亩,果树超过13万株,年平均可吸纳劳动力40余人。看到石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果”,波波科娃频频点赞。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内响起阵阵掌声,唱腔豪迈的华阴老腔表演让采访团成员赞叹不已。借着“一带一路”东风,华阴老腔等非遗项目,曾先后亮相欧洲、东亚及东南亚等国际舞台,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渭南元素的同时,也让世界听到渭南声音。

  走出去的不只是华阴老腔,“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享誉中外。渭南市充分发挥华山的魅力,通过文旅推介、举办华山音乐会等方式,向世界展示大美中国,呈现精彩渭南。

  实地参观、现场交流,从体验历史文化到触摸乡村振兴脉动,采访团收获满满。“我们要用笔和镜头,让渭南的故事传得更远。”采访团成员说。

  

  中欧班列长安号——

  “钢铁驼队”搭建经贸合作新平台

  本报记者  高  炳

  “说起港口,一般大都在海边。作为内陆城市,西安也建起了港口,让人觉得非常特别!”在西安国际港站,土库曼斯坦《金色世纪》电子报社社长梅拉特·别克穆拉多夫颇为感慨。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不远处的龙门吊正吊运集装箱,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

  前不久,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中欧班列长安号驰骋丝路的故事,引起了记者们的极大兴趣。

  “之前,我写了很多关于中欧班列的报道,今天来到现场,目睹这样宏大的场面,感到非常震撼。”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晚报》第一副总编辑妮娜·尼奇博洛娃看来,中欧班列对畅通中国和中亚之间的贸易非常重要,“中欧班列不仅促进了贸易畅通,还促进了民心相通。”

  十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不断提升。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说:“如今,长安号国际干线达到17条。”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网管理部相关负责人邢伟表示:“我们也会继续提供强有力的电力支撑,助力长安号运力持续释放。”

  距西安国际港站不远处,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里,工作人员正驾驶叉车,将食用油运输至仓库。

  “看到自己国家的面粉粮油等产品在中国广受欢迎,我非常高兴。”《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告诉记者,“这里的产品琳琅满目,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据介绍,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成了年加工能力30万吨的油脂厂,与当地建立友好合作机制,签订150万亩“订单农业”协议,累计收购油料、小麦等近40万吨,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就业1000多人。

  “有了长安号,我们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粮食,一周左右就能到达。”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李月波说。

  中欧班列“钢铁驼队”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了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十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之间的合作有了跨越式发展。”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我相信,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仁和集团——

  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黄  超

  江西樟树市是“中国药都”,中医药发展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中医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中医药文化优势更加凸显。作为当地龙头药企,仁和集团拥有60条药品生产线,投资20亿元自主研发精品中药制剂,加快中医药创新发展。

  前不久,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走进樟树市仁和863科技园,一台台数字化生产设备飞速运转。智能化信息化的医药物流园、高效运转的电商园,更是让人赞叹不绝。

  近年来,仁和集团建设了集精品制药、智慧物流、医药研发、药都仁和馆等项目于一体的仁和863科技园,产品品种繁多、产业链条丰富。目前,先后研制开发出400多个医药、保健产品,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146.36亿元。

  中医药创新发展,离不开对经典名方的传承。仁和集团拥有安宫牛黄丸等一批名方,这些名方在传承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特色与治疗优势病种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100个经典名方。仁和集团从中精选15个进行研究开发,用实际行动践行对经典名方的传承发展。

  眼下,仁和集团投资的经典名方产业升级技改生产线正在加速运转。昔日苦口难咽的药汤经过现代技术加工,变成小药丸、口服液,药效更加稳定。

  “我们建有丸剂、颗粒剂、硬胶囊剂、片剂、口服液体制剂等国内一流的中药现代化技术智慧车间,预计年产值达38亿元,年营业收入约30亿元。”仁和中药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樟树市以中医药产业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中医药种植、加工、生产、流通、销售、研发等全产业链水平。目前,该市拥有医药企业42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10家。此外,樟树市近年来创新“中医药+”新业态,推动药、文、旅3种业态融合互通。

  以药为媒,因商而聚;药香氤氲,硕果累累。如今,以仁和集团为代表的樟树医药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

  

  西凤集团——

  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与传统酒业的融合

  本报记者  任飞帆  李安琪

  一瓶西凤酒,从发酵到出厂,需要经历多少道工艺?前不久,2023“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团来到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探寻西凤酒酿酒工艺的传承情况。

  西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正说:“西凤集团始终坚持以传统为基、以创新为要,将西凤古法酿酒技艺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实现高新技术与传统酒业的深度融合。”

  西凤集团坚持用好水酿好酒,从源头上保障西凤酒的品质。在陕北榆林,近50万亩酿酒专用高粱基地有序生产,有效保障酿酒原粮品质。西凤集团努力打造绿色优质酿酒原粮基地,着力保障品质安全。

  大曲是西凤酒生产所用的糖化发酵剂,由大麦、小麦、豌豆三种原料制成。在30天的培菌期内,为让酒曲均匀成熟,匠人师傅们严格遵守古法,用手将整个曲房内4000多块、重达7.5吨的曲胚翻倒7至9次。同时,造曲温度保持“前缓中挺后缓落”,翻曲遵循“上下对调、轻重互调、软硬间调、边向里调”等古法。

  针对传统白酒酿造资源消耗大、效率低、品控难等问题,西凤集团通过“数字+技术”探索凤香型白酒精细化酿造工艺。2022年,西凤智能收酒勾酒管网系统投用,酿酒机器人、AGV(自动导向)运输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实现规模化应用,用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和技术保质量、增效能。此外,西凤集团成立了研究机构,从酿酒原料、产区环境、酿造工艺到储存陈酿等多个方面,围绕“安全、健康、品质”进行全方位研究,寻求健康品质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

  在西凤酒厂生产基地,当看到智能机械臂灵活翻转、运输机器人前后穿梭的场景时,采访团成员说:“传统酿酒技艺与智能化设备并存,这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结合。”俄罗斯金砖电视台摄像师帕维尔·波格温卡在车间内用心记录下每一帧画面,捕捉每一处细节。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西凤集团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品远销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传统中汲取智慧,以科技支撑发展,西凤集团正乘势而上,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28日 13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