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山水入怀 续千年城脉(视线·城市更新)

发布时间:2024-12-27 20:48:53 来源: sp20241227

  图①: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街景。   图②: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   图③:广州传统中轴线示意图。   图④:广州市越秀区海珠广场鸟瞰图。   黄 剑摄(人民视觉)   图⑤:广州“云道”越秀山段。   图⑥: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山镇海楼。   图①②③⑤⑥均为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

  广东省的云山珠水间,古城广州从2200多年前走来。时光流淌,瑰丽多姿的山水、繁华热闹的街区、特色鲜明的建筑串珠成链,形成广州传统中轴线。

  南越国宫署遗址、北京路、华安楼、兰圃……千年城脉延绵不绝,记录下这座古老商都的巨大变迁,也浓缩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认识到传统中轴线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广州多措并举,保护传承利用好传统中轴线文化遗产,带动老城新生。

  “推进传统中轴线申遗工作”写入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传统中轴线是广州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所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邓毛颖说,“通过规划先行,我们大力挖掘传统中轴线的历史、文化和当代价值,大力开展历史文化街区连片保护提升工作,讲好山水间的广州故事,让传统中轴线释放经典魅力,迸发时代活力。”

  保护提升老街区

  释放发展新活力

  夜幕降临,地处广州市越秀区的北京路步行街灯光璀璨,人潮涌动。市民李静赶来赴一场老友之约。

  在一家美食小店,几个“发小”重逢,点上虾籽捞面、门鳝鱼蛋、爽口鱼皮等地道美食。当鲜甜在唇齿间绽开,李静连日来的疲倦一扫而光。

  品完美食,接上city walk,李静再次细细打量这条老牌步行街。

  步行街上,北京路在唐、宋和明代的路面,诉说彼时的商贸故事,清代广州城坊示意模型,展现当年的城市布局;道路两旁,骑楼有序排列、熠熠生辉……不久后,便到达了广州城市故事的“原点”——始于秦朝的南越国宫署遗址。

  在北京路漫步,仿佛时光倒流。一件件古迹,打开了广州的过去。在李静看来,“这里不光能吃喝玩乐,更能触摸历史,品味底蕴。”

  广州传统中轴线包括古代中轴线和近代中轴线,是南北向并行的轴线束,长约8公里、宽约800米,浓缩了广州2200多年来不偏移、不断代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中轴线之一。而北京路,则是广州古代城市中轴线的地标、广州千年不变的心脏,也是自清代以来广州城最繁华的商贸中心。

  “随着城市发展,北京路面临环境老化、文化衰弱、吸引力缺乏等问题。”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委会书记、常务副主任雷金源介绍,2018年,以商务部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为契机,广州启动北京路街区连片保护提升工作。

  连片保护提升,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精细化。按照保护规划要求,北京路采取连片改造方式,在风格上保留街巷格局和肌理。同时,对历史建筑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通过一栋一策、修旧如旧的方式,修复了“橘香斋”“陈李济”等376栋骑楼建筑。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内街里巷环境提升、外立面整治、三线下地、完善配套休闲设施等工作。

  既要空间美化,也要提升文化。广州不断挖掘北京路的价值和特色,增设清代广州城坊示意模型、非遗文化展示橱窗、广府特色文化游径等点位,讲好千年城脉故事。

  在环境优化、特色提升的基础上,北京路步行街发展首店经济、小店经济和夜间经济,引领消费全面升级,品牌由750个增加至1057个,其中国际知名品牌161家。一幢幢老建筑中,萌生“新经济体”。

  “如今的北京路,古老与现代交融,美誉度和吸引力不断提升,成为市民游客游玩打卡点,释放发展新活力。”雷金源说。

  老建筑变展示馆

  工业遗产“活”起来

  “小朋友们,戴上VR眼镜,来了解一度电的旅程吧!”近日,广州电力展示馆迎来一批研学青少年。已成为科普研学热门地的广州电力展示馆,由广州传统中轴线上的华安楼活化而来。

  华安楼始建于1936年,在1950年成为广州电力系统生产调度、营业、电表修试、科研和管理的场所,被誉为“广州电力祖屋”,承载着华南电力工业的记忆,也是宝贵的工业遗产。2016年,市政府将华安楼认定为“广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开始对华安楼进行全面修复加固及活化利用。

  “我们按材质和色彩原貌修复外墙残损部位,最大程度上保留相应的构造与装饰,让建筑符合传统中轴线的相关保护要求。”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电力展示馆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高剑辉说,这是一座有80多年楼龄的老屋,团队按照《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等规定,加固结构,保留有价值的构件,修复有历史意义的设施。

  “绣花功夫”让老建筑逐步优化。例如,活化全楼437根柱子,将一部分占据视觉中心的承重柱改造为屏幕、浮雕墙、艺术装置、建筑模型等。优化全楼195扇窗,将外立面窗户设计为具有岭南特色的窗样式等。

  “精心修葺,使老建筑保留了原汁原味。”高剑辉说,在此基础上,广州供电局赋予华安楼“电力综合展示馆”的新使命,并专门组建专班对电力工业历史进行系统性的挖掘。

  从那时起,工作人员前往西村发电厂、五仙门发电厂、省市档案馆、图书馆等,翻查史料,面向全网征集资料、工器具等,抢救性发掘了众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物项。同时,深度访谈电力老员工和亲历者,留下宝贵的口述历史档案资料。广州供电局将这些珍贵的史实材料精心整理。

  2019年,以修缮后的华安楼为载体,广州电力展示馆正式开馆。展示馆以“电力点亮美好生活”主题贯穿百年历史,通过VR技术、4D影院、全息投影等生动展现了中国电力工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开发“好奇电学堂”研学课程,实现价值“活化”。

  如今,不只是华安楼这一工业遗产再度“活”起来,传统中轴线上不少历史建筑都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党建学习、粤港澳青年交流等活动的重要阵地,迎接公众参观实践。

  营造绿美新空间

  擦亮生态金名片

  9月,已经退休的广州市民曾先生、刘女士夫妇,来到越秀山脚下的兰圃景区。他们每人购买一张4元钱的半价票,踏进这座岭南园林,从城市的喧嚣切换到山野的宁静。

  “20世纪90年代,我们俩刚结婚时,常来这里喝茶散步。”曾先生说,这次前来,兰圃既熟悉又陌生,“既有那片熟悉的小森林、老房子,又有一些新变化,让人耳目一新。”

  “兰蕨秘境”艺术花展让他印象深刻。在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兰棚里,蝴蝶兰、跳舞兰、万代兰等数十种兰花,不再是以传统的盆栽形式展出,而是和好朋友蕨类一起,立体呈现着它们在热带雨林中的生长环境。

  “我们请来专业的园林设计团队,以千姿百态的兰花为主角,辅以蕨类、苔藓等伴生植物,用现代审美来打造自然景观,展现诗情画意。”负责兰圃管理的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汪波说。

  兰圃以兰花命名,但这里不只有兰花,还有园林。沿着幽幽小径,可穿越茂林密竹、跨过小溪河流,抵达春光亭、芳华亭、借云庄等一座座亭台楼阁。兰圃内的园林建筑,多采用岭南地区的木雕、砖雕、刻花玻璃等工艺,充满古典韵味,也见证着岭南园林的艺术发展。

  “兰圃地处传统中轴线的北端,是以栽培兰花为主的专业性公园,也是广州第一批历史建筑和历史名园。我们对历史建筑群进行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园区内多处均活化利用为以兰花为主题的文化展示点。同时,将林木、花卉资源与建筑等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打造绿美新空间,擦亮生态金名片。”汪波介绍。

  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兰圃捕捉潮流热点,塑造了“兰花+”文旅四大核心IP品牌,让兰圃在四季都有独特的打开方式。同时,裂变各种新玩法,将兰花、诗词、雅乐有机融合,开辟文旅演艺新赛道。眼下,兰圃正开发兰花咖啡、鲜花茶、鲜花伴手礼等一系列产品,让市民游客体验感更强。

  “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广州城外山环水抱、城内山水相连,是一座在自然山水格局中发展而来的城市,白云山、越秀山、兰圃等生态环境要素,更是广州近代传统中轴线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揽山水入怀,续千年城脉。邓毛颖介绍,在保护传承传统中轴线的过程中,广州不断加强城市中心绿色生态空间建设,努力在密集的城市肌理中打开一个个“透气孔”,还绿于民、还景于民,为人们提供接近大自然的优质绿色空间。

  如今,广州还打造了6.2公里的“云道”空中步径,从中心城区可步行直达白云山麓湖景区。沿途串联8个城市公园,“云道”也将城市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资源连接起来,让传统中轴线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05日 05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