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13:59:24 来源: sp20241221
在新疆大地上,他们像胡杨般顽强,在苍凉大漠建设锦绣绿洲,让戈壁荒滩变身万顷良田;
在如诗岁月里,他们似红柳般质朴,用辛勤双手打造现代工厂,使不毛之地崛起座座城镇;
在祖国怀抱中,他们如沙枣般坚韧,扎根在西北边疆屯垦戍边,忠实履行担负的职责使命。
岁月峥嵘,山河壮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1954年10月成立以来,几代兵团人扎根边疆,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开创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伟业,在天山南北挥写精彩答卷,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历史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深入兵团,走进城市、团场、连队,访问园区、市场、企业,探访兵团砥砺奋进的红色足迹,采集奋斗者辛勤耕耘的动人故事,聆听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筑牢精神丰碑
位于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浓缩了兵团垦荒创业史,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兵团人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展厅中,一件有着296块补丁的军大衣引人驻足。
这件军大衣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是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兵团八师一二一团第一代军垦战士王德明捐赠。“这件文物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尽管已不知看过多少次,但还是会被深深打动。”兵团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康君说,从这件军大衣中,可以读懂兵团精神。
当年,兵团人白手起家,为节约支出,将一年发一套棉衣的制度改为两年发一套,衣服口袋先由4个减到2个,后来又减去了口袋、衣领。他们造良田、筑新城、办工厂、建学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历经70年光辉历程,逐步孕育和发展形成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70年来,一代代兵团人自觉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构筑起一座精神丰碑。
迎着朝阳,兵团四师六十三团乔老克哨所护边员朱国利开始了一天的巡边工作。32年寒来暑往,他与妻子王利奔赴边境线,战风沙、斗蚊虫,坚持每天巡边,用双脚丈量漫长的边防线,以赤诚之心守护祖国边关。“过去条件那么差,都没想过离开,现在条件好了,更应该站好岗。”朱国利朴实的话语闪烁着兵团精神的光芒:“我是一名兵团人,守边是责任。”
伴着晚霞,兵团十四师一牧场原政法办主任张永进来到自己熟悉的地方。镶嵌在昆仑山的一牧场是兵团最偏远的团场之一,张永进曾在这里工作了40多年,骑行在昆仑山间,他学习维吾尔语、医药等语言和知识,为各族职工群众排忧解难,被称为“马背上的救命恩人”。“能帮助群众解决难事,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咱兵团人的责任不能退休。”张永进说。
巡边60年,在边境线走了20多万公里路的魏德友;“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马军武;一家四代接力守边的草克特格斯;30多年骑行26万多公里,救治2万多人次的“马背医生”李梦桃;在大漠深处守水护水的李青春……在兵团精神引领下,兵团涌现数不胜数的模范人物,激励兵团各族干部职工扎根边疆、建功立业。
心相印,手相牵,绘出民族团结“同心圆”。每到节假日,兵团十二师五一农场绿景花园小区格外热闹,这里活跃着一支“新石榴花舞蹈队”。这支队伍由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居民组成,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各民族要拧成一股绳,携手共建幸福家园。”舞蹈队队长普拉提·库尔巴诺甫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工程建设到哪里,民族团结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实事好事就做到哪里。以建设工程起家,被誉为“西部建设雄师”的兵团十一师,以“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为纽带,长年开展各类联谊和帮扶。新疆兵团市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为十一师旗下企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新迪说,“我们把民族团结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民族团结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建设了十一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按照‘就业我助、困难我帮、技术我传’的理念,积极助困、助业、助学、助医”。
弦歌不辍七十载,号角催征启新程。进入新时代,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忠实履行职责使命,越发坚定自信,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用好兵团精神这一宝贵财富,奋笔书写屯垦戍边的生动篇章。
提升综合实力
在位于石河子市中心的军垦文化广场,有3处景观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屯垦戍边纪念碑,其主体是一把利剑,直插云霄;二是“军垦第一犁”雕塑,其主体为犁地场景,3名军垦战士目光坚毅、奋力向前;三是“军垦第一井”,见证了当年勘探水源、规划新城的一幕。这3处景观可理解为分别意指向上、向前和向深,正暗合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发展特色。
向上,从无到有。荒漠变绿洲,戈壁成良田,不毛之地崛起一座座花园城镇,创业初期的兵团人在艰苦条件下,创造了将亘古荒原改造成万顷良田,将在外国专家眼中的“植棉禁区”打造成优质棉基地的壮举。70年来,兵团在沙漠边缘、风头水尾开垦农田2000多万亩。第一缕纱、第一匹布、第一块方块糖……作为新疆现代工业的奠基者,兵团创办了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现代工业企业,生产出新疆诸多“第一个”工业品。
向前,从有到优。农业是兵团的基础和优势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兵团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5%,居全国领先。2023年,生产粮食405.94万吨,增量占全国的10.2%。在工业方面,兵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去年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6.9%;今年1月份至7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9%、16.4%、24.5%。
向深,从优到强。立足农业生产基础,兵团推进棉花和纺织服装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综合性纺织工业基地和服装产业集群;持续扩大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业规模,延伸农字号产业链。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推动工业企业生产环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聚力打造“千百十”亿元级产业、园区、企业。通过优环境、强龙头、育品牌等措施,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占兵团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到2017年已超50%,去年兵团服务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达7.1%。
板上发电,板下种草。走进中新建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生产一线,在位于兵团八师石河子市的天富40万千瓦光伏项目中草药示范地,光伏板熠熠生辉,板下艾草长势繁茂。“光伏板上凝结的水珠滴入地面,可以供植物生长。”中新建电力集团新疆天富金阳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集控中心主任闫磊说。
这种草光互补发展模式,让工业项目与农业项目牵手,实现绿色发展,努力使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八师石河子市,经过四代兵团人开发建设,这座“军垦第一城”已形成碳基、铝基、硅基、能源、纺织服装、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支柱产业,拥有147家规上工业企业、6家上市公司,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1.7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13亿元,今年上半年这两项数据分别增长6.3%和15.2%。
“我们积极探索‘双碳’目标下实现能源和产业双线绿色转型升级,以绿色能源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鄂宏达表示,将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挖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兵团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统计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经济实力迅速壮大,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3000亿元大关,去年达到3696.58亿元,比上年增长6.9%,去年兵团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
增进兵地融合
兵团八师石河子市与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城区间相距15公里,隔玛纳斯河相望。过去,交通不畅成为制约两地融合发展的瓶颈,石河子市与玛纳斯县为此决定共同修建石玛大桥,2020年10月通车后,两地单行单程只需5分钟,构建了一体化工作圈、生活圈,促进了两地配套设施、产业布局、人才流动等方面协同发展。“石玛大桥通车后,去石河子就像串门,相当于给玛纳斯带来一座城。”玛纳斯县居民马进才说。
坐落在玛纳斯河上的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也让兵地共同受益。这项工程是兵团首个独立建设的水利工程,兼具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功能,是兵团八师石河子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工程。八师石河子市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姜波说,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还拉动塔城地区沙湾市、昌吉州玛纳斯县百余万亩耕地农业灌溉保证率从50%左右提升至90%左右;邻近水利枢纽的玛纳斯县农牧民大力发展牧家乐等旅游项目,实现了“借水生财”。
滔滔玛纳斯河,见证兵地融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理念,深入推动思想理念融合、空间布局互嵌、资源要素共享、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布局协同、生态环境共治、民生事业联动发展、文化润疆一体推进、干部人才双向交流。
去年,兵团二师铁门关市的59个连队分别与59个邻近地方村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双方携手打造特色产业,实现抱团发展。二师铁门关市二十一团五连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润哈尔莫墩镇查汗赛尔村就开展了连村结对,连队党支部联合村党支部共同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连队的种植能手们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植。
“非常感谢五连的无私帮助,为我们提供辣椒秧苗,在种植和管理上进行指导,今年实现了辣椒丰收。”查汗赛尔村村民买买提·依明说。
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在新疆塔额盆地,坐落着塔城地区3县1市和兵团九师白杨市10个团场。双方建立了“相互学习、相互走访”制度,九师白杨市和塔城地区主要领导密切沟通联系,师市机关各部门与地直各部门也都成了“亲戚”,团场、连队和乡村之间更是常联系、勤走动。
推进产业融合是密切兵地联系、打破区域壁垒的重要手段,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兵团九师白杨市积极参与和推进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工作,以产业融合为切口,凝心聚力深化兵地融合发展。
今年,兵团九师一六一团与塔城地区裕民县加大旅游业融合力度,引导一六一团各连队的红色旅游资源与裕民县江格斯乡江格斯村、阿克铁克切村等地的民俗旅游资源牵手,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兵团与地方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将双方优势发挥出来,就会产生1+1>2的效果。”兵团九师一六一团党委书记、政委于进步表示。
兵团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共同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推进兵地在交通体系、水利资源、城镇建设等方面共建共享。“我们打破区域壁垒,探索联动创新发展,推动三坪集装箱中心站、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等重要平台共享,加快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配置,围绕各自优势领域加深合作、协同发展。”十二师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彭燕说。
进入新时代,兵团主动融入新疆“九大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7大主导产业、21条重点产业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凭借地域辽阔和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成为新能源企业竞相投资的热土。 (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耿丹丹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