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09:25:38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义乌9月21日电(董易鑫)前不久,浙江义乌第六代市场核心标志项目全球数贸中心结顶;去年,全国首个新能源产品市场在当地投用……位于浙江义乌的“大市场”,正不断扩容纳新。
时间回到20世纪80年代初,义乌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开业,当地官方提出“兴商建县”的方针,放宽企业审批政策,简化登记手续,个体户数量快速破万。
航拍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金家明 摄而今,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抽样成交额连续33年居全国专业市场第一,在册市场经营主体突破百万户,超210万种商品发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迭代升级Chinagoods平台“展示交易+关汇税、运仓融”的一站式贸易服务功能,集成数字老板娘、AI(人工智能)翻译官等应用超100个。
在义乌主营雨伞的商户张吉英便是上述应用的受益者。她店铺门前的广告屏上循环播放着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张吉英手持雨伞,熟练切换英、法、德、阿、日等多国语言介绍自家产品,全网播放量超过百万。
支撑张吉英多语种“带货”的是当地推出的商品贸易领域大语言模型,以及新升级的Chinagoods AI智创服务平台。
在该平台,商户可以将录制好的中文视频上传后转化成数十种语言版本。视频输出时,后台还会根据不同语言的发音方式调整出镜人的嘴型,以便视频呈现效果更加逼真、生动。
“有不少外商因为这段视频来店里找我,对着店员、指着屏幕说‘我找她’。现在,我和我的品牌已经实现深度绑定,雨伞已经销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张吉英说。
和张吉英一样,在义乌市场打拼数十年的商户不在少数。他们以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的身份深度融入市场发展,当地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大家留下来、干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义乌商户张吉英(左二)。金家明 摄例如,义乌市委统战部通过组建观察员队伍、设立工作阵地、优化观察模式、交办困难问题等方式,打造了从发现问题到落地解决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工作体系,旨在架起联通政府与企业、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探索建立“营商环境改革观察员”制度,从而助力营商环境改革提升。
今年前8个月,义乌市场日均人流超22万人次,日均开门率稳定在97%以上,53%以上的商户每月上架新产品,45%以上的商户拥有自主品牌。在客商的匆匆脚步下,当地商贸发展势头正旺。(完)
【编辑:田博群】